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何金妹 通讯员 林海涛
本报讯 “这个压缩机轴承装配精度要控制在0.02毫米内,就像教材里说的‘毫米级误差,千米级影响’。”7月8日上午,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高级技师蔡修会指导新员工时,熟练引用着专业知识点。谁能想到,这位独当一面的技师,三年前还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生。
作为“教科人一体”产教融合试点首批受益者,早在2022年,蔡修会就通过校企联合培养计划进入加西贝拉实习。“课本上的‘过盈配合’总记不住,亲手装配几百台压缩机后豁然开朗。”他指着校企合编的实训手册说,每个案例都来自生产线的真实问题。
“小蔡刚来就建议给装配台加装定位工装,我们采纳后效率提升不少。”加西贝拉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全程跟踪其成长,既教技术规范,也传工匠精神。
据悉,加西贝拉及其子公司与嘉职院双方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需求,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从实习实训到订单培养,从现代学徒制培养到产业学院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等“六个对接”,已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百余名,编写多本特色教材,实现“教室连车间、课本接轨技术、学生变能手”的良性循环。同时,企业为嘉职院教师提供“入企锻炼”机会,累计十余名教师先后进企业参与技能提升和项目实践工作。
在南湖区,像蔡修会这样受益于“教科人一体”产教融合模式的例子还有很多。位于凤桥镇三星村的科技小院,便是另一个生动实践。南湖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小院是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服务平台。
此外,南湖区拥有较多科研院所,结合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依托搭建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与各大高校的专家顾问团队强强联合,从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到采摘保鲜、生产销售,实现先进农业技术与水蜜桃产业的紧密结合,以“零距离、零时差”的科技服务,助力水蜜桃产业链更好发展。在这里,教授变“农民”、农民成“专家”,为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今年,南湖区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教科人”一体改革试点,加西贝拉科技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科研项目“认定即立项” 试点,嘉兴科技城“星耀南湖”领军人才授权自评试点等改革试点工作,构建“教科人”一体推进机制。
在人才培育方面,南湖区增强关键领域人才供给能力,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双聘”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人才实训基地等,促进优势互补。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对接会,如2025“科创南湖・智汇才聚”南湖区“教科人一体”高质量发展对接会,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共享,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南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