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王 昆
“原来我只知道‘断桥残雪’这些‘西湖十景’,这次来,才知道杭州还有‘科技十景’。”近日,南京游客桂先生带孩子游玩了杭州M511光影汇,“我们也是听朋友推荐的,他是在上个月底参加了杭州举办的‘奇妙夜’活动。听他一说,孩子也觉得很有兴趣,我正好有空,这几天就带他来了。”
杭州科技旅游十景
桂先生所说的“奇妙夜”是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举办的“2025杭州奇妙夜”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阿里巴巴全球总部——AI科技园区、文三数字生活街区、西子廊桥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人工智能小镇——梦想小镇科技旅游新场景、云栖智慧城市&空天探索基地、工业机器人实验场、M511光影汇、CityFly空中游览、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航空航天科普体验馆,以及未来产业基地·元宇宙应用场景体验馆这“杭州科技旅游十景”(简称:“科技十景”)。
自此,杭州拥有了“西湖十景”之外的“科技十景”。这类“赛博景点”,也为杭州的自然与人文风光增添了“科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科技十景’的征集是经过申报、初审、考察等多轮严格筛选,并组织开展路演,由来自科技、文旅等领域的专家和服务对象代表对入围项目进行专业评审,最终产生十大标杆性参访体验点。”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以下简称:杭州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的陈梦婷说。
“这次征集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追求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杭州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我们重点考量入围项目的行业地位、参访内容及接待服务三个方面,包括在杭州数字科技产业中具有的典型性、独特性、引领示范性,参访主题、参访内容布局与路线、特色体验项目,参访预约机制和接待能力等因素。每个入选项目都需要在这三个维度达到优秀水准。”
杭州文化和旅游推广中心的陆彦莹认为,“这些科技景点在规划设计上突破了传统文旅项目的单一观赏模式,每个景点都开发了多个互动节点,形成包含‘科普参观—专业讲解—互动体验—衍生消费’的完整参访链条。这种复合型体验设计,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
重塑互动方式
当硬核科技与软实力人文相遇,在杭州这座千年文化名城里,人工智能、元宇宙、空天科技等前沿技术正成为讲述人文故事的新载体,也在重塑着这座城市与人的互动方式。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依托“杭州六小龙”(指杭州近年来崛起的6家“科技新贵”企业),展示杭州乃至全国科技创新最新应用成果,因“科技+文旅”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深受游客青睐。“上周六的150个体验名额,提前三周就被抢空。”近日,街区大批量打卡的年轻游客正在互相交流着“抢号”感受。
M511光影汇则围绕IP内容开发、场景体验打造、产业生态运营等核心元素,以《永恒的巴黎圣母院》《消失的法老》VR展、“深空未来”沉浸体验、《黑盒游戏》戏剧等内容触发浙江大视听体验消费升级迭代。“在巨幕厅,我们戴上特制的眼镜,就能体验深空探索项目。感觉影厅变身成了小剧场,我们是观众也是演员,宇宙太空似乎近在咫尺。”桂先生说。
据了解,前来打卡的游客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也有不少来自浙江本省的商务人士和研学团队。
“暑假了,给孩子报了学习班,趁还有点时间就带他来参观。参观完,我感觉这些也适合科技爱好者来深度感受下。”带孩子到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航空航天科普体验馆参加研学游的李女士这样说。在这里,不仅可以触摸长征火箭等比模型,还可以进入航天员训练舱模拟体验,亲手操控月球车模拟器,了解卫星、空间站等航天知识。“今天在这里看到、学到很多东西,许多科技成果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后也想去探索科学,当一名科学家!”正在读五年级的尉同学兴奋地说。
孕育“文旅新物种”
对于想去这些景点的游客而言,获取“科技十景”的相关信息也十分便捷。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已经在“杭州文广旅游发布”“杭州文旅指南”“杭州会奖旅游”等多个官方社交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包括参访预约信息、景点介绍,以及预约入口等。陆彦莹说:“游客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相关信息等方式查询预约。”
“科技十景”的发布,打破了传统文旅边界,形成“科技+旅游+商业”的生态链。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明显带动了周边商业客流增长。街区相关工作人员说:“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参与,我们特别增设了夜场开放时段。因为人太多,所以需要预约,感觉还是供不应求。”
“杭州发布‘科技十景’,推出众多科技旅游景(亮)点,把遥不可及的科技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可触摸可体验,虚实交错、拥抱未来。同时,杭州文旅也正在孕育沉浸式主题公园、数字文旅综合体等‘新物种’。将来,这些‘文旅新物种’一定会更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这种做法值得推崇。”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叶乐安说,“杭州的这些文旅创新最终指向的是游客体验,以及让游客感受杭州这座城市的诚意和温度。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人文精神的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