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学科融合 家校互动 部门协同
双滦区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
本报讯(记者陈宝云)近日,双滦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智慧父母 让孩子赢在未来”的专题讲座。家长、老师、社区工作人员共同聆听了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特聘专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赵绪的专业指导。这场高规格讲座,是双滦区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一次具体实践。
双滦区常住人口17.7万,其中未成年人2.3万。面对教育布局集中、双职工及务工家庭众多的现状,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优质环境?双滦区尝试打破壁垒,构建“家庭尽责、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
该区建立由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办牵头协调、24个部门联动协作的工作机制。通过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定期会商,教育、网信、公安等部门协同发力,有效破解家校衔接不畅等关键难题。
区委常委会每半年专题研究未成年人工作,确保育人方向不偏、资源保障有力。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下,一支由54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讲师团活跃在育人一线。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辅导讲座30余场,惠及学生近4000名,为协同育人提供了人才支撑。
学科融合激活社会课堂。着力打造“基础+特色”多元课后服务体系,获评河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示范县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入校园生活,市、区两级心理辅导站联合开展“百场服务进校园”活动,情绪训练营、压力宣泄室等特色项目让学生学会科学疏解压力。德育实践品牌亮点纷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好少年”“童声里的中国”等400余场主题活动浸润学生心灵。结合地域特色打造的“塞罕坝精神进校园”“小小红色宣讲员”等项目,通过“理论宣讲+社会实践”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素养能力双提升。
家校互动激活社区资源。全区17个“妇女儿童之家”、28个社区家长学校构筑起坚实的共育网络。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家庭教育讲座200余场,推动家庭教育理念向“成长赋能”转变。联合清华大学专家开展专题辅导5场,吸引近万名家长参与,线上点击量突破270万次。在元宝山街道试点打造的“同心‘元’”家长学校品牌,通过“需求清单+互动课程”方式,精准解决亲子沟通等相关问题。注重家风建设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以“最美家庭”评选、“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推动家庭教育内涵从品德养成向全面发展深化。
部门协同织密关爱网络。网信、教育、公安等7部门联合创新宣教模式,通过场景还原与互动教学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依托法治宣教基地,以“校内宣讲+校外实践”形式,开展防欺凌、防沉迷等专题活动200余场。“清朗·紫塞净网”专项行动持续净化网络空间,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盘活社区资源,将闲置空间转化为“育苗微广场”,打造楼栋亲子互动角。政企合作共建刘昆艺术馆、大贵口草莓里等研学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多元成长需求。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联合妇联、团委等部门开展“小橘灯”助残、“五老关爱”等专项活动,惠及2000余名未成年人。
“我们通过这些创新实践让教育突破校园围墙,让社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让家庭成为滋养心灵的沃土,让2.3万双滦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双滦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张剑君说。
上一篇:太行路北延工程正式通车
下一篇:“新”风扑面 “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