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原以为重新找工作难如登天,没想到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帮我办理失业登记、申请失业金,还匹配到了合适岗位。”锡山区东港镇华东村村民胡先生的感慨,道出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暖意。近日,无锡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最新成绩单:截至目前,21个国家重点事项办件超70万、8项省级特色事项全落地、18项市级创新场景亮眼……一连串数字背后,是政务服务打破壁垒的突破,更是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有力度
从“必答题”到“附加题”的攻坚
“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考卷上,每一道题都不好答。国家部署的21个重点事项是“必答题”,需精准落实;省级特色事项是“升级题”,要做出示范;市级创新场景则是“附加题”,考验突破能力。
在新吴区,居民们正体验着办事“指尖一点,证明秒达”的便捷,而这份便捷来之不易。新吴区承接的基层高频证明“一件事”试点,曾面临村(社区)证明种类、出具标准不统一的难题。工作人员逐村调研,梳理证明种类,制定文书样本,为全区114个村(社区)定制电子印章系统,依托电子证照库及公共数据平台,实现了身份证、户口簿等核心材料自动获取,部分字段免于填写,工作人员只需审核填写关键字段就能在线签发证明,全程留痕、可追溯。系统上线以来已服务群众200余人次,既方便群众,也为基层工作人员松绑减负。
目前,无锡已建成了全市统一电子证照库,累计归集电子证照目录440种,调用次数突破980万次,有效支撑了“减证便民”。“指尖一点”看似简单,背后却要打通多个部门的“数据孤岛”,需要来自政府部门刀刃向内、突破壁垒的改革决心,无锡在省内首创水电气阶梯价优惠“精准触达”“免申即享”即是这层突破的缩影。
“要实现‘精准触达’,需将公共数据平台的相关数据与供电、供水、燃气等部门的用户数据精准匹配,光是解决不同部门数据格式差异,技术团队就熬了多个通宵。”市数据局工作人员回忆,从数据清洗到模型测试,历经几轮优化,市民最终享受到“人在家中坐,优惠送上门”的政策红利,首批惠及6.82万户/次,预计共节省水电燃气费开支62万元/年。
服务有温度
从“能办”到“好办”的体验升级
改革的成效,最终要落在群众的笑脸里。从“多窗跑”到“一窗办”、从“材料堆”到“数据流”,每一次突破,政务服务既有改革的力度,更有民生的温度。
无锡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个转企”专窗,让海之城海鲜豆捞火锅有限公司店长李女士印象深刻:“原本以为要跑好几天,没想到专窗工作人员全程辅导,当天就拿到营业执照,食品许可证同步办理,一点没耽误经营。”
这“好办”的背后,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通过“三变”实现服务瘦身——变“多表填报”为“一表通办”、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变“串联等待”为“同步推进”。表格减了、跑动少了、速度快了,办事自然轻松搞定。而为了实现线下专窗与线上专区的无缝衔接,光是线下专窗的人员培训,就覆盖了市、区、镇三级300余名工作人员,开展了数十场专项演练。
让被服务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感,还在于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中,共有100余个部门(单位)150人次体验了近200个政务服务事项,发现问题140余个,拿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数十条建议举措。正如胡先生所说:“工作人员帮我找工作时,不是找到岗位就完事,一直跟进到我入职稳定。”这种暖意,正是无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最生动的注脚。
创新无止境
从“突破”到“常态”的持续深耕
半年度成绩单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无锡政务服务正以“扩面提质、数智赋能、集成创新”为方向,打造更智能、更贴心的服务场景。
在江阴市政务服务大厅,创业者王先生对着AI起名系统连连赞叹。系统不仅能自动过滤禁限用字词,还提供“诗风雅韵”等11种风格,单次生成50个寓意美好的名称,核名通过率提升70%。
江阴市数据局市场准入科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对接六大核心数据库,融合大模型技术学习超200部政策和知识文件,以智能填表、AI校验等七项数字功能打造AI+智慧商事登记平台。申报材料100%自动生成,总耗时缩减50%,258个企业登记场景实现“智慧办理”。
“能办、好办”将覆盖更多领域。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服务需求,无锡市数据局专门定制了包含政策精算、诉求直通、事项清单、用户指引四大核心功能的锡企福包,可一键生成惠企政策定制报告,精准高效获取政策红利。数智赋能的“5大智能场景”已在测试中,智能推送服务将实现“群众未开口,服务已到位”。
以即将推出的“自然人身份信息变更一件事”为例,变更身份信息需联动公安、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等4个部门8项业务,过去群众要跑4个部门、填8张表,今后将通过“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实现“一次办结”。(周茗芳、见习记者 章蕴琪)
上一篇:这些事放不下 这些情带不走
下一篇:暑假打卡哈尔滨 走,吃冰棍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