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晓莉报道 近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合作,完成了一次生死时速的抢救,为一名突发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患者成功“拆弹”。
10多天前,51岁的李先生在工作时,突然感到胸背部刀割样剧痛,很快就大汗淋漓,还出现头晕目眩、胸闷症状。“很像有千斤大石压在胸口,特别难受。”李先生说,就近到当地医院就诊后,医生建议他尽快转院。很快,他被转运到省一院。
省一院医护人员接诊后,发现患者生命体征数值看似平稳,但患者面容看上去非常痛苦。于是,医护人员及时对症处置,并不断完善相关检查,联系多科室展开会诊。
经过进一步检查,患者确诊为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破裂,同时伴随失血性休克、心包填塞、急性心力衰竭等致命状况,再加上患者还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危象、重度肥胖、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症状,复杂凶险的病情大大增加了抢救难度。
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是指主动脉根部局部血管壁因各种原因变薄、扩张,形成直径超过正常血管内径50%的瘤样结构。正常情况下,主动脉根部连接心脏与主动脉,承受着心脏泵血带来的压力,一旦出现病变,血管壁弹性减弱,如同吹胀过度的气球,随时有破裂风险。
对于李先生的危急情况,省一院血管外科决定立即实施主动脉部分切除伴人工血管置换、体外循环辅助开放心脏手术。这场手术险象环生,患者的病情一直在恶化,动脉瘤破裂加剧,瞬间胸腔大量积血,急性心包填塞加重随之而来。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休克以及脑灌注不足等危急情况,甚至出现了心脏骤停,生命体征濒临崩溃边缘。
手术团队立即调整手术方案,在拆除“炸弹”后,面对患者多次心脏复跳失败也没有放弃,采用多种手段,最终成功让患者心脏恢复跳动,心率逐渐平稳,血压也开始回升并趋于稳定。历时8个小时,手术成功。
术后,患者在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中开展后续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目前,患者已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