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王砚戎
“你看,这个肿块的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而且后方回声有衰减,这些都是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但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晨光穿透云层,照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主任、九三学社社员张瑾肩头。这位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掌舵人,此刻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拿着超声影像,手把手地指导年轻医生如何准确地进行乳腺触诊,如何分析乳腺超声和钼靶影像。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她的足迹勾勒出一条跨越千里的“民族健康丝路”。
将乳腺癌防治下沉基层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始创于1986年,是伴随中国抗癌协会的创立,在同为九三学社社员、被誉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的金显宅教授倡议下成立的首批专业委员会,如今已迎来了第十届。新一届专委会站在前九届专委会的巨人肩膀上,将继续为中国的乳腺癌防治事业贡献力量。”在当选为第十届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时,张瑾谦逊地说。她深知,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经过深入思考和多方调研,张瑾不仅致力于推动国内乳腺癌防治整体水平的提升,更将目光投向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这些国家基层医疗建设的重点阵地,尤其是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一定要变‘输血’为‘造血’,最好的医疗援助,是把技术种进需要的土壤,让健康的种子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张瑾如是说。她带领团队努力将乳腺癌防筛、诊治、康复的全方位新技术、新流程推广到县域医疗单位,积极推动高端医疗资源下沉,惠及更多乳腺癌患者。
弥补民族地区医疗短板
文章开头提到的霍城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这里的医疗条件与内地大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乳腺癌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当地群众健康意识薄弱;另一方面,霍城县医疗机构病理诊断、技术更新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借鉴先进的经验,提升乳腺癌规范化诊治能力。张瑾一踏上这片土地,便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惫,立刻投入工作中,实地进行多学科诊疗技术指导和现场查房。
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也是张瑾关注的重点地区。这里曾遭受过重大自然灾害,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亟待提升。
去年,张瑾携手多位国内肿瘤、影像及病理领域临床专家来到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捐赠了最新版的《CBCS乳腺癌诊治指南》及一批公益物资,并带领专家团队与当地医院的医生们进行了乳腺癌超声病理典型病例交流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复杂病例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张瑾分享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我们要始终坚持个体化、规范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最适合她们的治疗方案。”
张瑾的付出,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在伊犁的一场讲座结束后,一位维吾尔族大妈紧紧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以前我以为乳房肿块就是‘上火’。听了您的讲座,我才知道怎么预防,还要定期检查。谢谢您,张教授!”那一刻,张瑾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奔波劳累都是值得的。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女性对乳腺癌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重视乳腺健康,定期进行筛查。当地的医疗工作者也掌握了更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医疗资源有限等问题,都是摆在张瑾面前的难题。但她从未退缩,积极与当地政府、医疗机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时,她努力学习少数民族文化习俗,尊重当地的传统,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当地。她还通过远程医疗等方式,建立起与当地医生的长期联系,随时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让分级诊疗更好惠及群众
“基层缺的不是设备,是能用好设备的人;不是政策,是把政策落到实处的‘最后一公里’。”张瑾很有感触地说。作为天津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张瑾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医疗体系的深入洞察,多次围绕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提出意见建议。
据张瑾介绍,每次县域单位诊疗指导活动,她所带领的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都至少派出2名常委或委员参加,加上省级肿瘤专科或综合三甲医院的乳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及各县医院所属上一级地市级综合医院的乳腺科主任或副主任,组成涵盖外科、内科、放疗、病理、影像等专业方向的三级分级诊疗多学科团队。通过指南解读、实地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的“理论讲解+现场实操指导+多学科联动”的模式,县域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技术的认知和掌握大大提升。
“只有加速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上下三级联动,才能推进不同医疗机构间诊疗资源共享,患者才能真正实现便捷就医,提升生活质量。”张瑾说。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包括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要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制度,方便患者在市域内转诊;到2027年,要畅通患者省域内转诊;到2030年,分级诊疗体系要发挥有效作用,为患者提供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形成规范有序的就医格局。张瑾的理想也由此照进了现实。
从北川到霍城,张瑾用心用情丈量着山河万里,守护着生命花开,在祖国的大地上画出了一条温暖的“民族健康丝路”。这条路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默默坚守;这条路上,写满了身为医者的仁心、政协委员的担当、九三学社社员的情怀,更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温馨故事。
在张瑾的办公桌上有一张表格,上面列着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今年计划巡讲指导的20家县域医疗单位,其中不乏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甘肃、西藏等10余处少数民族聚居地。“乳腺癌防治没有地域界限,民族团结也不是一句口号,我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用专业守护生命,用真心连接人心。”张瑾说这句话时,窗外的阳光正洒在她的头上,泛着温暖柔和的金色。
下一篇:从经典到当下:女性书写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