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唐 荣 李文茜 □ 本报通讯员 凃晶晶 “不愧是助企先锋岗,专人专岗对接企业需求,给我们省了不少时间。”近日,一民营企业负责人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向“党员司法助企先锋岗”值班法官熊晓婷道谢。熊晓婷用了不到半天时间,就为该企业成功化解一起公司间纠纷,并促成双方签署调解协议。 近年来,南山法院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与司法办案深度融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深入开展“支部书记项目”建设、组织党员到社区开展“双报到”等举措,激发司法审判新动力,助推党建和审判工作双提升、同发展。
支部书记项目破解难题
2023年以来,围绕基层党建需求及审判业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南山法院各党支部大力开展“支部书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警领衔破难、示范引领作用。 梁世奎是南山法院民一庭“党建引领·保交楼防风险”支部书记项目的主要成员。2023年5月,一宗因层层转租引发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分配到了梁世奎手里。 原告持有面积超6000平方米的仓储楼及宿舍楼,并将该楼房出租给被告,被告在完成仓储楼“仓改商”改造后将其转租给某公司用作经营酒店。酒店开业后不久,当事三方因租金争议、合同效力等问题产生纠纷,并衍生出多起另案纠纷。 梁世奎联合团队成员,多次与原被告双方沟通,深入实地走访了解案情,并多次召开专业法官会议会商,最终用3万余字的判决向当事双方详细梳理案情法理,依法认定被告公司间构成人格混同,应向原告支付拖欠租金。 找准一个线头,就能解开一个线团。该案判决后,多起衍生纠纷随之顺利调解结案。案件当事人向梁世奎送来锦旗,并由衷赞叹:“一纸判决六案同结,论法讲理专业典范!” 截至目前,南山法院共建立支部书记项目32个,并形成《南山法院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特色亮点项目清单》,通过建立“月评比、季督查、年考核”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审执工作。 2024年,南山法院结案63877件,法官人均结案555件,创历史新高;全院荣获市级以上集体荣誉17项、个人荣誉40人次,涌现出全省法院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先进典型。
优服务助企解忧促发展
荔秀服饰文化街区是集服装设计、服饰生产为一体的南山特色街区。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及直播带货的兴起,“抄设计”“仿商标”“蹭名牌”等知识产权侵权现象让这里的原创服装企业头痛不已。 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杨睿是党龄超过20年的老党员,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深耕多年。在与多家服装设计公司沟通后,杨睿意识到,治理服装领域知产侵权行为,既要严厉打击侵权个案,更需要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24年11月,杨睿选取一宗服装著作权侵权纠纷在荔秀服饰文化街区公开开庭审理,邀请30多名企业家代表旁听。法官依法认定该案被告侵害著作权人权益,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庭后,法官及时与被告商家展开座谈,告诫其侵权严重后果,并向企业家代表宣讲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佳路径”。 针对南山区特色产业林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特点,南山法院依托党建引领,通过组织党员法官开展巡回审判、普法讲座、走访交流等活动,努力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2024年以来,南山法院共开展助企普法宣讲27场,惠及企业500余家,编印并发放《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引》《与法同行》等普法读本1.6万余份,司法助企经验做法入选“广东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双报到”赋能基层治理
“法官你帮我想想办法,朋友欠我的钱不还该怎么办?” 因好友拖欠3000元迟迟未还,胡女士写好诉状准备到法院起诉,听社区工作人员说有法官在南头街道平安建设中心指导调解,胡女士便决定先上这儿来咨询看看。 当天在中心指导调解的是南山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谢雯琦,她正按照党员“双报到”进社区活动安排,在中心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听完胡女士的陈述,谢雯琦立刻联系借款人前往中心开展调解,在法官和街道调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胡女士成功拿回欠款。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矛盾纠纷化于萌芽、止于未诉,南山法院创新探索“社区需求+司法服务”新路径,结合区委组织的“双报到”活动,组织党支部、党员到共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司法力量精准高效下沉,紧紧围绕社区关爱服务、法律援助、应急抢险、风险排查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群众需求清单,形成共建清单,与社区一道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2024年,南山法院106名党员累计开展普法宣传、纠纷调处、便民服务、公益活动等956次,主动认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项,与挂点社区商定共建清单15项。 “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进党建工作,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到法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让司法审判之‘树’扎深筑牢党建之‘根’,真正实现为民司法实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南山法院机关党建工作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