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的背景下,多家工业领域外企正加速在华设立创新研发中心,利用中国市场的转型创新潜力、庞大的产业规模、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和人才资源,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推动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全球竞争力。
近日宣布成立“中国智能创新中心”的AVEVA剑维软件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崔静怡表示,中国广泛而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与巨大潜力,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迭代和打磨”提供了绝佳的平台。公司积累的丰富经验,不仅帮助本地企业降本增效,更助力他们走出国门,让中国创新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惠及全球工业领域发展。
近期,在华加码研发投入的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亚太区副总裁卡斯滕·克内尔也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不仅规模全球领先,更成为全球的技术标杆。公司加大对研发中心的投入,目标是实现产品的深度本土化。公司在中国开发更多产品,既能服务于本地市场,未来也将服务于全球市场。公司将源自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全球,从以前的“在中国 为中国”,逐步实现“在中国 为全球”的战略愿景。
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大陆集团在张家港投资2亿元建设的亚太区研发中心年内将投入运营;舍弗勒公司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日前宣布入驻湖南湘江新区,与其在湘潭的生产基地形成新的“研发-制造”生态圈;索恩格电动系统全球新能源研发中心落户长沙经开区,加快了其拥抱新能源汽车行业浪潮的步伐;博世电驱动系统(中国)产业化研发中心计划年底在湖南投入运行……这些公司都瞄准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
荷兰半导体生产商恩智浦日前也表示,中国市场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不仅拥有长足发展的市场,还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中国深入本土化进程,更利于保障恩智浦在全球的竞争力。“中国工业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8%,汽车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上。更重要的是,在当下的中国,众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力量正在不断涌现,比如,76%的电池在中国生产,全球最大机器人企业中的56%在中国。”恩智浦方面表示。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兼总经理张琳日前表示,今年一季度,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对70家会员企业进行调研,其中近70%明确在2025年及以后会加大对华投资,而在这些企业中,超过78%的企业将重点投资领域聚焦在研发板块。
“中国已成为全球创新的引擎,汇聚了顶尖人才、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而这些优势在创新过程中至关重要。剑维软件拥有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公司将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携手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创新,共同创造非凡成果。”剑维软件高级副总裁、全球战略与产品线转型负责人考姆·麦卡锡表示。
外资企业纷纷选择在华投资、增设研发中心,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看重 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应用场景结合的高效性,而这种效率可迅速提升企业所在行业的生产力水平。
麦卡锡表示,中国具备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势,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构建,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为数据中心建设、绿色能源协同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中国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科技创新储备了大量人才。“尤其在能源应用领域,中国相比欧洲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一优势为剑维在工业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AI实现知识挖掘、海量数据价值提炼、故障预测与处理,从而助力企业客户提质增效。”
尽管在化工、工业设计、造船等领域剑维占据超过半数市场份额,但公司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支持。通过共建本地化共生发展体系,公司正在不断满足中国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这种基于长期共赢的合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