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重庆市气象台消息,14日至19日,我市晴间多云,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局地可达40~42℃。
为何会出现此次高温?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强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重庆主要受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在其作用下,大部分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气流具有明显的增温效应,同时,晴热高温的天气下,地面会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增温效应也非常明显。另外,重庆以山地地形为主,相对而言,散热不明显,也加剧了升温。
每逢高温天气,为何市民总感觉比预报的温度更热?李强表示,观测站百叶箱里测量的最高温度,与市民在外尤其在室外的体感温度,是有些差异的,室外体感温度一般会高于百叶箱里的观测温度。
何时降温?李强表示,高温天气可能持续到19日,预计20日之后开始降温。
天气预报
今天白天:各地晴间多云,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2~41℃;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29~40℃。
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各地晴间多云,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3~42℃;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30~41℃。
明天夜间到后天白天:各地晴间多云,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3~41℃;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31~40℃。
支 招
夏季高温防暑
从衣食住行做起
天气持续晴热,如何安全健康地度过这样的高温天?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三类人群要格外注意防暑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在高温天气下,三类人群要格外小心中暑以及高温带来的健康危害:一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二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因为高温更容易诱发疾病急性发作;三是建筑工人、环卫工、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直面烈日以及高强度劳动会带来更高的健康风险。
衣食住行,这样防暑
高温防暑需要注意什么呢?专家提醒,从居家生活到户外工作,都要做好防护。
在家时,当室内温度过高,一定要打开空调或风扇,保持室温在26℃左右,早晚凉爽时要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流通。外出时,要尽量避免在10:00~16:00出门,出门时戴上宽檐帽、墨镜等。衣物要选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材质。尽量携带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遇到头晕乏力立刻到阴凉处休息。
日常要少量多次喝水,即使不渴也要喝水。日常饮食多吃黄瓜、西瓜等水分足的蔬果。
身边有人中暑,这样做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主任艾山木提醒,如果身边人出现了恶心、头晕、头痛、眩晕等轻度中暑症状,要及时降温。若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无反应等症状时,必须尽快送医,同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
首先要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第一时间拨打120。在120到来前,要迅速给对方降温。如果中暑者发生不自主抽搐,不要试图给对方喂水;如果发生呕吐,应立即让其侧躺,以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
相 关
重庆印发防暑降温通知:
减少户外高温时段作业 外卖员可延长配送时限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局综合处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新业态用工应减少户外高温时段的工作时间,采取延长配送时限等措施保障外卖员等平台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通知》指出,用人单位是防暑降温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应对好夏季高温天气和多因素叠加给职工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凡工作场所存在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切实落实《重庆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规定,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施设备,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暑降温所需的清凉饮料及药品,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不适合高温禁忌作业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合理安排职工在高温天气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作业。
按照《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要完善防暑降温措施,禁止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露天作业及在温度超过33℃的工作场所作业。
此外,各区县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建筑工、环卫工、巡线工、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露天作业岗位和炼铁(钢)工、锅炉工、烧窑工等高温作业岗位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各项防暑降温措施,避免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实习生 李琪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