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浮见
01
山西大同官方宣布,坦诚接受批评,会奖励4小时翻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的环卫工。
这是7月14日晚间,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布的最新消息。
有一说一,必须为大同点赞。
面对舆情,大同官方选择了正面面对,没有捂住耳朵当鸵鸟。
02
关键时刻,山西大同官方真站出来了。
“浮见”在昨天就真诚地提了一个建议,希望大同市的领导赶紧出面,向两位环卫工表达谢意。既可以消除舆情,也可以为城市形象加分。
这一次,看《人民日报》的报道,大同政府真听进去了。
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的态度很诚恳:坦诚接受网友的批评,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
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说,环卫公司将拿出一部分经费,成立“助人为乐”基金,将给予此次事件涉及的两名环卫工人奖励。
请注意,他们还承诺,这项工作将会常态化,以后对所有乐于助人的员工都会进行一定奖励。
03
直面舆论,告知公众更多的细节,这是减少误解的正确做法。
网上的关注声音,主要集中在三点。
1.“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
2.“这样的行为没有必要?”
3.“环卫工人有没有额外奖励?”
先看第一点。
官方确认,求助的游客就是一位普通游客,不存在以权势强迫环卫工干活。
第二,遇到求助,不管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他们会尽力帮助。
官方披露,求助游客也明确说了,实在找不到就别找了。
现场情况是,大家已经把垃圾都摊开了,而且手表有定位功能,会发出“滴滴”的声音,他们这才决定继续寻找。
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非得逼着两位环卫工死干。
第三,当事旅客确实发来红包,请官方转给两位环卫工。
只不过,环卫管理部门觉得,以前也在垃圾中帮市民找过药品、钥匙、手机、人工耳蜗等物品,都没收过钱。所以,这一次也就没收。
04
大同政府真听劝了,这是了不起的姿态。
他们真诚回应,真诚承认不足。
还是那句话,这件事对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提醒。
宠游客没错,但一定要注意基层感受,否则再暖心的故事也会打折扣。
05
说一个故事。
去年五一节前,时任大同市委书记曾率领大同市党政代表团来山东济南考察。
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习借鉴济南市的好经验、好做法。
说这件事什么意思呢?
这证明大同这座城市,是一个愿意学习的城市,是一个开明的城市。
再一次为大同政府听劝的勇气点赞。祝福这样的城市,明天越来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