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以更高水平做好融合发展大文章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共享、相互赋能、集链成圈的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和场景聚合。当下,“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正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它们既是激活消费潜能的触发器,更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以更高水平做好融合发展大文章,才能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于成都来说,深耕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就要在文化、业态、场景、品牌等方面下足功夫,着力打造更多独具成都文化味、科技范、烟火气、年轻态、时尚感的文旅精品。
锚定文化赋能特色化。从金沙遗址的古蜀文明到杜甫草堂的千年诗韵,从宽窄巷子的清代川西民居到东郊记忆的工业遗存……成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关键在于“活化”。立足成都自身文化传承,要重点保护和提升承载文化记忆的历史街区、建筑群落和生态景观,策划推出更多“小而美”的特色文化展演,支持创作更多“美而精”的优秀文艺作品,真正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让好风景变成好故事。
聚焦业态融合链条化。要坚持以“圈链思维”推动文商旅体和千行百业联动成链发展,充分挖掘城市标识背后蕴含的文旅增量,探索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体育+”“商业+”路径,推出更多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文化、科技、消费活动,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全产业融合发展。
发力场景构建多元化。场景构建水平决定着消费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人群对于文旅有着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立足成都文博场所、生态景观、文创空间、特色街区等资源禀赋,以“到成都街头走一走”“跟着演展赛剧来旅行”等活动为载体,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展示手段,让每个人都有更真切更走心的体验,让成都特色成为印在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
推动品牌塑造矩阵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生命力源于特色、竞争力在于品牌。要坚持擦亮“公园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体品牌,持续做靓成都名镇、名街、名店、名人、名作、名品,让成都的活力与幸福感更加彰显,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对消费需求的洞察、与发展趋势的契合、对幸福生活的回应。让我们坚持链式布局、集成创新,通过品牌的持续建设,讲好城市故事,传递生活美学,让成都的历史、文化与美好在持续的创新创造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下一篇:“首发”成都,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