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远程异地评审瞭望台】
智慧评标舱架起“跨省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推进跨省远程异地评审合作综述
■ 本报记者 张明柳
去年以来,作为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审试点城市,哈尔滨市积极响应黑龙江省财政厅号召,大力推进跨省远程异地评审合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采购效率、促进公平公正竞争注入新活力。
评标舱赋能
筑牢评审质量与公平公正双防线
传统座席评标模式下,因评标专家物理空间相对集中,难以真正实现评审专家分散独立评审,且部分采购代理机构难以对专家评标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影响评审结果的公平性,专家打“人情分”、评“感情标”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外,专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出现“评委变常委”的固化以及专家专业水平“不过硬”的现象,更有供应商将“围猎专家”视作中标的“捷径”,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为解决以上问题,2024年9月,在福建省财政厅召集下,黑龙江省与广东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签订《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审合作协议》,建立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审合作机制。
“通过确定试点城市、科学部署任务分工、深入实地调研考察、强化业务指导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积极推进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审合作机制尽快在我省落地见效。”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黑龙江省财政厅和哈尔滨市财政局双向奔赴,首批智慧独立评标舱终于在2025年6月正式落户哈尔滨市政府采购中心。评标舱通过搭建省际间远程异地评标调度平台,进行跨省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异地专家一键盲抽、场地资源一键预约,实现“同标不同地”、“同室不同标”,充分保障评标独立性。
“我们还实现了评标过程一键可视和评审档案一键归集等功能,有效满足评审全过程的音视频监管要求,为监管部门和采购代理机构加强采购过程管理提供基础保障。”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地区协同
构建跨省评标常态化合作新格局
今年以来,在哈尔滨市财政局的推动下,哈尔滨市政府采购中心依托省际间远程异地评标调度平台,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福建省泉州市等多个省外城市“携手”,实现了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工作开展。
6月24日,哈尔滨市以主场身份联动呼和浩特市副场,开展“哈尔滨市公安局警用服装采购”项目远程异地评审工作。其中,主场专家依托评标舱开展评审,副场专家在当地交易中心标准评审场地协同作业,顺利完成该项目跨区域评审全流程操作。6月26日、6月30日,哈尔滨再次分别携手泉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漳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完成“哈尔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标线维护服务”“哈尔滨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隔离护栏采购”两个项目的评审工作,圆满实现了改革的预期效果。
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审方式,是数字化技术与政府采购业务的深度融合,也是跨区域合作管理创新的重要成果。“下一步,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将在建立跨省远程异地评审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审流程管理、专家管理、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政府采购评审环节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政府采购评审管理质效,为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上述负责人表示。
本报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凡人微光 | 技能闪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