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7月14日,深圳举行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深圳市新质生产力科技促进中心揭牌仪式,前者侧重基础科学研究,后者强调科研成果转化。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表示,将通过一手抓基础研究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一手抓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支持基础研究方面,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吕睿介绍,2025年深圳自然科学基金委将重点支持未来材料、新一代信息与计算技术(含量子计算)、高端先进制造基础技术、树立科学与交叉前沿学科等十大领域,联合业界、学界、官方,梳理提出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真正的科学问题。
南方财经记者从揭牌仪式现场了解到,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接下来将采用集群式、长周期、高投入的布局方式,在每个重点领域布局多个计划,每个计划包含最多10个重点项目,围绕共同目标开展多机构、多学科联合研究,每个计划的实施周期为3-5年,最高投入3000万元,同时允许资金出市和跨境,支持港澳高校联合开展研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深圳新质生产力中心推出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将遴选组建百人规模的高级技术经理人队伍,成立深圳技术经理人联盟,形成覆盖“资金获得+基础创业服务+应用场景”的全链条服务矩阵,同时系统化整合深圳全市科创资源,形成新质成果库。
值得关注的是,揭牌仪式上,20名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获得受聘证书。据了解,深圳市“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的申报对象主要为从事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校及服务机构的专职人员或自由职业者,要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据了解,2025年共有154位申请人被首批认定为“深圳市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来自133家机构,涵盖清华国家研究生院、深大、南科大等高校,深圳湾实验室、先进院等研发机构,天使母基金、创东方等创投机构,以及深圳创投工会、南山智园等产业协会或园区。
深圳市新质生产力科技促进中心主任王辉介绍,这些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覆盖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将通过打造“技术经理人专业辅导+风投机构资本加持+龙头企业产业赋能”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系统推进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成果落地。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深圳将再认定一批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评定范围将扩大至大湾区重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