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年、涉及职工3600余人、债权债务50多亿元……从停工停产到产量增长34.4%,从资不抵债到净资产增长逾6倍、毛利增长31.7%,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实施的秦发集团重组纾困项目,以金融服务精准赋能煤炭行业大型民营企业跨越周期,“走出去”以多元化能源供应助力国家能源保供稳价大业。
纾困赋能:从传统资产包到主动定制化方案
煤炭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一半以上,对经济稳增长、社会保民生具有突出的作用。秦发集团成立于1996年,曾是全国最大的民营煤炭经营企业及民营动力煤供货商之一,主营业务包括动力煤生产、选配、运输、销售、贸易等,于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低增长阶段,煤炭行业在2012年前后进入低谷期,受市场大环境等影响,秦发集团经营不断下滑,2014-2016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多家金融机构及供货商起诉,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自2017年起,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对煤炭行业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在深入了解秦发集团核心资产及运营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炭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和对风险的精准把控,主动谋划定制化收购不良资产包,动态调整资产组合,陆续归集该企业相关金融不良债权超过50亿元。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项目人员赴项目现场调研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救助性功能优势,深度挖掘资产价值,迅速制定重组方案,助力企业彻底重塑资产价值链条,成功稳定经营局面,并启动内部财务与成本管理升级。以金融精准赋能为转折点,企业逐渐扭亏为盈,实现煤矿全面复产,煤炭产量稳步增长,重组期间原煤产量增长237.7万吨、净资产增长逾6倍、毛利增长31.7%,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资产结构优化升级,内控能力不断提升,旗下两座煤矿获评国家“特级安全高效矿井”,正式列入省级先进产能目录。
产融协同:助力企业“走出去”实现涅槃重生
能源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提出,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在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的支持下,秦发集团经营管理回归正轨,并开始“走出去”在海外布局事业新版图,与海外公司合作建设印尼SDE矿。该项目矿区总面积185平方千米,设计产能2000万吨/年,在三期工程开发完成后,将建成印尼最大规模的井工矿。然而在一期工程过程中,因受到技术人员流动影响需要增加专业队伍和配套设备,秦发集团海外工程亟需持续投入。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局,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研究制定调整方案,多方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有效推动实现了项目一期工程顺利达产。
在金融纾困的支持下,2024年秦发集团印尼SDE煤矿项目又成功引入了近30亿元战略投资。随着满载着6.1万吨印尼动力煤的进口船舶历经9天的国际航行、跨越1960海里成功抵达中国,实现了印尼最大规模井工煤矿对我国出口全流程贯通,大大增加了华东区域的电煤保障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从传统资产包到主动定制化方案,从金融纾困到产融并举, 在企业涅槃重生的轨迹中,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通过“出资出智”相结合,帮助企业价值链重构,助力困境企业成功走出一条价值再造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