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不把检察官拍成“神”,是对真实的尊重
创始人
2025-07-14 17:22:39
0

“谁是真正的黑社会,谁是背后的保护伞”,迎来揭晓时刻。

司法约束公民,执法者由谁监督?剧集《以法之名》以一桩疑点重重的涉黑案、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为引,讲述了司法系统“刀刃向内”,自查自纠的故事。

衔接上下半年剧集市场,由张译、李光洁、蒋欣等领衔主演的《以法之名》在CCTV8、优酷播出,引发观众讨论追看,优酷站内热度破万。云合数据显示,该剧开播第三天即登顶长剧市占率榜首,最高市占率达34.1%。开播半月,“谁是真正的黑社会,谁是背后的保护伞”,迎来揭晓时刻。

《以法之名》收官之际,第一财经对话总制片人、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总经理敦淇,聊了聊该剧创作始末和长剧创作方法。作为入行二十余年的资深制片人,敦淇打造过《甄嬛传》《幸福像花儿一样》《金婚》等经典剧集;历经行业剧变,2017年加入虎鲸文娱,从传统制片人转型平台制片人,陆续推出了《重生之门》《炽道》《点燃我,温暖你》等自制剧,覆盖刑侦、医疗、情感等多元类型。

在敦淇看来,尽管观众收视习惯发生剧变,长剧仍要遵循基本创作规律,“人”是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人物比故事更重要,永远是第一位。人物要丰满,有血有肉,只有活生生的人才能引发观众的共情,也只有人物立住了,观众才会相信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像《甄嬛传》,故事桥段你可能已经忘了,但你一定会记住甄嬛,她刻在观众心里。”

与传统涉案题材影视剧不同,《以法之名》不以快节奏、强反转吸引观众,观看该剧前半程的体验,甚至是“憋屈”大于“爽感”,直到播出过半,才有了情绪释放的出口。该剧刻画了诸多复杂人物,区别于传统涉案剧中善恶分明、正邪两立的人物塑造,除了个别人物纯白,剧中人多少都染上了灰色。

“人这辈子,哪有不犯错的?”故事尾声处,主人公之一李人骏为自己开脱,也点出人性之困:困于人情与利益,在法律、道德与欲望之间挣扎拉扯。剧中主要人物的选择和命运构成悬念本身,吸引观众追踪破解;同时拷问自身,身处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在人情与法治的角力中,如何生存,如何抉择。

从“扫黑除恶”到“检察侦查”

6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厅正式挂牌成立,助力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当天,《以法之名》在央视八套和优酷同步播出,聚焦的正是“检察侦查”这一不被公众所熟知的职能部门。

《以法之名》用半集时间完成了对“检察侦查”职能的科普,借由张译饰演的十一部检察官洪亮之口,介绍这是一个“刀刃向内”的部门,职能是“约束自己的同志”。也正因为“刀刃向内”,该部门的检察官几乎被所有人避之不及。

三年前,敦淇带着一个扫黑除恶项目找到了拍摄过《破冰行动》《冰雨火》等涉案剧的导演傅东育。在傅东育看来,类似题材如《狂飙》已珠玉在前,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点。随后,二人与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彭诚的交流中,确定了“检察侦查”这一方向。

一方面,《以法之名》根植于一个经过市场验证的领域,同样也是由最高检指导的《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现象级作品,映证了观众对法治题材影视剧的需求。另一方面,它拥有独特的题材红利,聚焦了一个鲜为人知、尚未被影视化的领域,同时兼具扫黑、刑侦、悬疑等类型元素。观众期待参与司法体系中复杂案例的纠错过程,渴望看到正义昭彰,善恶有报。基于此,敦淇判断,《以法之名》具有“泛人群剧”的特点,一旦成功,便能做到“老少咸宜,南北通吃”。

敦淇记得,当时讨论中,彭诚提到了“是黑恶一个不漏,不是黑恶一个不凑”的工作原则,给主创团队带来启发。这句话后来成为《以法之名》的基底,也是该剧的名台词之一。

《以法之名》历经三年创作采风,主创团队跨越四省,查阅大量卷宗,旁听庭审,走访了一百余位检察官,与犯罪渎职人员对话。敦淇透露,在最高检指导下,作品得以最大程度保留了艺术完整性。在他看来,《以法之名》的热播,得益于真实力量的托底:“胜在人物、案件和情感真实。”

故事的起点是一起发生在多年前的车祸,这起被顶包的车祸案,如同蝴蝶效应一般,掀起东平市司法系统的巨震。司法系统内部人员的徇私枉法,致使民营企业家被构陷,无辜民众受害死亡,利益经由保护伞层层庇护,被输送至真正的黑社会手中。

“万海不是黑社会!”律师张文菁在法庭上孤注一掷地呐喊,令一潭死水泛起涟漪;检察官乔振兴的离奇身亡,让板上钉钉的“铁案”变得扑朔迷离;原本准备辞职离开检察院的洪亮,为追查好友死亡真相入局,发现最大“保护伞”竟与自己有密切关联;为了向上攀爬,代理检察长李人骏在将万海案办成“铁案”的过程中,成了被围猎利用的工具人。

以真实人物和案例为基础,《以法之名》的尺度和烈度不同寻常。此前采访中,傅东育曾谈到:“若百姓蒙冤,却发现司法部门沦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那将是何等绝望?”《以法之名》最终想要传递的讯息是:司法体系不容错漏,身处其间,同流合污是重罪,随波逐流亦是渎职——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群像塑造,突破圈层

从《以法之名》正式播出到收官,三周时间,敦淇每天都会开着弹幕追剧,尽管在剧集上线之前,他已经看了无数遍,看到剧情跌宕处,仍会感到揪心。

敦淇发现,“憋屈”是剧集前半段播出时,弹幕中出现的高频词。彼时,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被害死,死后名节被污,家人活在诽谤之中,幕后黑手逍遥法外,指导组工作无法开展,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头顶。正义之路,走得如此艰难。

“很多人在弹幕上评论,好憋屈啊,洪亮怎么这么怂。这其实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敦淇认为,要和过去同类型作品作出差异化,就是要塑造真实鲜活的人,检察官并非立于神坛所谓“伟光正”的人物:“洪亮、李人骏都面临自己的困境,他们渴望坚守公平正义,在生活中、家庭中和人际关系中也会面临窘境,在情与法之间拉扯,有人情世故的牵绊。”

人到中年,陷在生活泥潭疲惫不堪的检察官洪亮,在身居高位的老丈人的劝说下,决定为了家庭脱下制服,换个赛道重启人生。好友乔振兴之死疑点重重,辞职计划暂缓,就在追踪真相的过程中,他发现多年前的一桩错案与自己脱不了干系,身边的亲人甚至早已卷入黑社会,或沦为保护伞。善恶正邪之间,他并非全然不曾犹豫,最后“刀刃向内”,选择忠于理想。

检察长李人骏为了摆脱“代理”两字,急于求成,闭目塞听,坚持要把证据不足漏洞百出的案件办成铁案,酿成大错。他是向上攀登的“官迷”,但良心并未泯灭,醒悟后选择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代价是失去他曾经渴望的一切。

作为一部群像剧,剧中许多人物特别是女性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傅东育曾说,蒋欣饰演的检察官郑雅萍是一个有大量‘法言法语’台词要说的角色:“没有那么多俏皮话,也没有很多展示的空间,但是她依然可以动人。这是演员的个人魅力,透过角色的缝隙,努力让她变得有温度。”

董晴饰演的律师张文菁贡献了许多尺度和烈度很大的台词,比如“正义没有资格迟到,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顶多是真相”,“需要我是黑社会的时候,把我办成黑社会;需要我清白的时候,把我放出来,可以这么不讲法的吗?”

在董晴看来,张文菁的魅力在于历经世事仍保有的天真和对公平正义的信念感。她的演绎,让一个坚韧勇敢的律师形象变得鲜活,也正是剧集开篇那句掷地有声的呐喊“万海不是黑社会”,为《以法之名》注入了真实而有力的灵魂。

敦淇告诉第一财经,《以法之名》之后,工作室已经完成了《追诉》的拍摄,讲述的是年轻检察官用十多年的时间,锲而不舍追查一起抢劫灭门案的故事。该剧将与正在开发的《抗诉》《胜诉》组成检察题材三部曲,打造系列化IP:“《以法之名》的拍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填补了检察题材的空白。这扇大门背后是一座富矿,比如第二检察厅负责重案,九厅负责未成年犯罪和司法保护,还有许多宝贵的素材等着我们去挖掘。”

对话总制片人敦淇:

司法题材剧集如何拿捏尺度?

第一财经:区别于传统涉案剧,《以法之名》不以强情节、快节奏为主要看点,它靠什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敦淇:2014年是长剧创作的分界点,所谓“流量元年”的开始,传统叙事方法开始发生改变。2014年以前,影视剧习惯面向“泛人群”创作,之后便走向细分市场。我们工作室也做过不少悬疑涉案剧,这类剧主要就是做垂直赛道的突破,比较容易锁定用户圈层,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只要做好抽丝剥茧、本格推理、案件反转、情节闭环,观众基本就满足了,它主要提供的是爽感,满足好奇心。

《以法之名》的定位是“泛人群”剧,要做到老少咸宜,南北通吃,这样的项目在今天可遇不可求,执行起来也很困难,它意味着要做群像,每个人物都要可圈可点。一旦成功,它就能破圈。

做泛人群剧,重要的是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和观众产生灵魂共振。情感有三个层次的递进:对号入座,看完这个戏你会联想起身边的人;情感共鸣,它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灵魂共振,它会带来人性的拷问。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法之名》有泛人群剧的基础,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存在于每个观众心中,它既回应了时代的痛点,也包含社会热点。

这几年,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发生改变,要求强情节、快节奏,三倍、五倍速快速拉完进度条。《以法之名》着眼于人物的命运,就像章回体小说,且听下回分解,分解的就是人物的命运。只要人物立住,观众就会自然跟着人物的命运往前走,有人性的拉扯,不靠反转就能实现共情。剧中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有深意,有丰富的细节和潜在信息值得大家反复回味。

第一财经:《以法之名》中许多配角的表演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在选角上是如何考量的?

敦淇:演员的选择首先是要适配,要贴合人物,演技足够驾驭角色,爆发力也很重要。比如饰演张文菁的董晴,台词掷地有声;再如饰演的江旭东的施京明戏份不多,但他只要坐在那里,老领导的气质深入人心;杨烁饰演的万海,打破了观众对“小包总”的印象,观众为他的命运纠结心痛。这个戏做“泛人群”剧,所以每个演员都要像“四梁八柱”撑住全剧,从主角到配角,所有人的表演都非常出彩。

第一财经:剧中一些台词、情节的尺度还是比较大的。作为制片人,如何平衡协调专家意见和主创意见,尽可能达成一致?

敦淇:我们创作全程都有专家团队保驾护航,得益于最高检的专业指导,最终成片最大程度地保全了艺术完整性。在尺度上,的确也有过比较激烈的冲撞,最后综合了最高检和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在公检司法题材里如何把握分寸感,是对制片人、对导演以及主创团队的考验,既要保证作品的相对完整性,同时也要满足观众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作品的安全播出。这部戏是36集送审,36集出来,核心情节、人物框架与精神内核都得以保留,我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观众心理出发,那就是一定要看清楚谁是最大的保护伞。此前,我们把人物往更极致化的方向去写,但是关键位置、关键节点不能这样处理,现在往回收了一些。做灰度人物,而不是把一个人做成非黑即白,其实也是这个戏在人物处理上的亮点。

第一财经:工作室正在打造系列化IP,除了检察题材三部曲之外,还改编开发了人气作家Twentine的“T大三部曲”,悬疑类型“重生”系列。为什么打造系列化IP如此重要?

敦淇:现在很多视听内容载体都在瓜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通过IP系列化打造,吸引观众眼球,与观众建立黏性,是国内外视听平台都在做的事情。现在互联网平台特别关注弃剧率,因为一个观众弃剧了,再把他请回来难度很大,获客成本很高,因此让IP形成系列化,能够与观众建立更强的黏性。当然,系列化IP的打造首先得内容过关,否则IP立不起来,就甭想第二部了。

第一财经:从传统制片人转型平台制片人,如何适应互联网体系,又见证了哪些变化?

敦淇:我在剧集赛道已有20年经验,2017年加入阿里,最开始有学习适应的过程,三年过去之后就得心应手了。公司对自制剧给了最大的支持,包括建机制,建团队,拉标准化,虎鲸文娱是“科技+内容”双轮驱动的内容公司,能看到公司这几年在科技上的投入,在影视剧集制作当中呈现出许多优势,比如说虚拟拍摄、云尚制片管理系统等。敦淇工作室正在开发科幻题材,相信科技能够改变行业,原来不可能实现的,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晨光新材:预计2025年上半年... 中证智能财讯晨光新材(605399)7月14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
中国能源建设(03996):倪... 中国能源建设(03996)发布公告,经2025年7月14日召开的董事会会议批准,倪真获委任为提名委员...
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Rob... 转自:财联社【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Robotaxi启动量产及路测】财联社7月14日电,记者今日从...
品牌效应与规模突围 联合动力:... 来源:@全景网微博2025年的夏天,当资本市场的目光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时,一个潜行于产业链深处...
格灵深瞳大宗交易成交455.0... 格灵深瞳7月14日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35.00万股,成交金额455.00万元,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