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的一场风暴,击穿了某富豪的家族信托
创始人
2025-07-14 17:17:47
0

2024年底,南通法院作出一个执行裁定,扣划了某富豪名下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万元。

家族信托,是富人把资产委托给信托机构管理(放弃所有权),只享有收益权,理论上如果被追债,这笔资产依然独立存在,不会受债务关系的影响。

但事实上,从前几年的俏江南张兰案起,家族信托对财富的保护,已经多次被司法击穿。

南通法院判决的这起案件,与华润医药的一场内部风暴有关。

01

被击穿的家族信托

法院判决:主要当事人崔某,犯行贿罪,合同诈骗罪,总计执行有期徒刑14年。另外,

崔某,退缴违法所得2440万元。

张某,退缴违法所得764.51万元。

褚某,退缴违法所得705.79万元。

孙某,退缴案涉款项800.93万元。

贾某,退出案涉款项426.56万元。

周某,退出案涉款项496.75万元。

王某,退出案涉款项479.26万元。

张某,退出案涉款项520.14万元。

池某,退出案涉款项698.96万元。

以上款项,全部发还给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此外,崔某还要继续向华润医药退赔人民币7012.14万元。

2440万元+7012.14万元,合计约9452万元。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拍卖了崔某在山东济南长清区和市中区两套房产、车位,得款968.72万元,扣划崔某名下银行存款548.13万元。

还通过“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查询,扣划了崔某名下,“委托第三方保理”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24万元

这笔信托基金,被定性为“存款”,最终也被发还给了华润医药商业集团。

资产管理行业人士认为,上述家族信托之所以被击穿,可能是上述信托的财产来源不合法,导致了信托设立和存续无效,法院才可以推进划转。

这是国内极为罕见的家族信托被司法处置的案例。

事实上,崔某出事前,历任华润山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济南药品流通行业协会会长等职务,是山东医药流通圈的大佬。

而与崔某一起,被判令退缴违法所得另外8人,其中多人都曾是华润山东医药的原股东或高管。

一切都始于华润医药内部的一场风暴。

02

并购埋下的雷

201011月,山东北药中信医药有限公司在济南槐荫区揭牌。

山东北药中信,再往前,叫济南中信医药,由原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改制而成,是山东省内医药流通领域的龙头,供应药品、器械、耗材占到济南二甲以上医院需求量的一半,2009年销售收入达31亿元,进入全国前40强。

崔某和他的伙伴们,作为核心骨干,在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改制后,成为公司的大股东。

201010月,华润集团旗下的北药股份,出资入股崔某的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公司改名北药中信,4个月后,正式改名:华润山东医药。华润方面占股85%,崔某等占股15%

2012年,华润全资收购了崔某等人手中持有的股权。

当时的背景是,华润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原名:北药股份)为平台,快速对医药流通行业进行整合。作为排名第40的济南中信,被排名第7的北药股份纳入旗下。

2011-2012年,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北药股份)收购了超过30家医药企业。2013年,华润的整个医药板块业绩超过1000亿,其中,华润医药商业集团贡献了700亿上的流通销售额。市场份额居第二,仅次于国药股份。

并购之后,崔某获得留任,担任华润山东医药的总经理、副董事长。还当选为济南药品流通行业协会会长。

20144月,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宋林掌舵华润期间,通过一系列并购,做大了华润的体系和资产,但他的落马,始于被记者举报在华润收购山西金业资产的百亿并购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数十亿国资流失,最终引发调查,可谓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而华润医药的一系列并购,也是宋林在位时推动,随着宋林被举报,一度也到了风口浪尖。

宋林落马2个月后,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对华润集团的审计结果。

审计署报告显示,20107月至2011年,华润医药在重组过渡期内,8个投资收购项目未经过渡期管委会批复,即对外签订合作或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价款共计29.8亿元,其中6个项目收购价高于资产评估值约57%

收购济南中信项目虽然进入了审计署的视野,但华润当时并未对此追责和进一步复查。工商资料显示,崔某到2018年才从华润山东医药卸任。

直到2020年左右,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多个重要人物落马,对十年前的并购和倒查才摆到了台前。

据南通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该院在2020年依法对华润医药集团原副总经理程军等人贪污、受贿案提起公诉。

(2020)0602刑初412号刑事判决书:程军供认,收受了崔某200万元贿赂款。

有关部门也开始倒查2010年华润医药(北药股份)对济南中信医药(崔某公司)的并购。

最终检方认定:被告人崔某、张某、褚某通过虚增存货结余、不冲抵挂靠应收款、已产生返利未列入销售费用等方式,虚增2009年净利润1812.43万元

而收购时的文件显示,2009年济南中信净利润为5500万元。

按检方认定的虚增利润1812.43万元,占到了收购时净利润5500万元的三分之一。这导致收购时的估值和对价严重失真。

最终,公诉机关指控崔某涉嫌行贿200万元,指控崔某、张某、褚某等涉嫌合同诈骗罪,涉案金额17640万余元。并要求退缴违法所得和涉案款项。

崔某要退赔的金额合计约9452万元,其被司法处置的财产不足以覆盖这个金额,最终他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24万元被认定为存款,被用于发还给华润医药商业集团。

03

家族信托风险陷阱

家族信托被击穿的事情,已经多次发生。

2014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设立离岸家族信托,将1.42亿美元资产注入信托账户,指定其子汪小菲及子女为受益人。2022年新加坡高等法院认定信托财产实为张兰个人资产,需用于偿还CVC资本债务。张兰上诉,但法院维持原判,信托账户内0.55亿美元股权及房产被强制执行。

有信托业律师分析,张兰多次将信托资产转账至个人账户,甚至用信托资金购置房产,实际保留了信托的控制权,将信托财产与个人资产混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边界。导致法院认定张兰设立家族信托的核心目的是逃废债务,而非财富传承。

在国内,已有多起家族信托被强制执行。

比如山东的路某非法行医-家族信托被强制执行案

2013年以来,路某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共收取胎儿性别鉴定费用1533.08万元。2016年起,路某通过中融信托有限公司设立家族信托,信托受益人为路某、路某前妻及四名子女

事发后,路某因犯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被追缴违法所得1533.08万元。法院就此查封冻结了路某的家族信托。

尽管路某提出异议,试图证明他在违法行医期间,有多种收入来源,家族信托中有大量合法收入,不应该被强制执行。

但是法院认为,合法所得与非法所得产生了混同追缴违法所得可以包括原物追缴和价值追缴。价值追缴即执行同等价值的被执行人合法财产。

这里路某把自己也设为了信托收益人,不知他是否还有其他运用信托资产的行为,导致将信托财产与个人资产混同,使得法院将他设立的家族信托认定为他的个人财产而予以追缴。

崔某案、张兰案、路某案近年连续发生,凸显出家族信托不是法外之地,法院系统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处置经验。

规避家族信托的司法风险,最关键的是三个点:

第一、设立家族信托的资金资产来源要合法。要不然依然会被追责(路某非法行医案)。

第二、设立好家族信托后,一定要把信托资产和个人资产隔离。放到信托里的资产,就应当与自己没关系,如果继续与个人资产混同,容易使家族信托失去合法性和财富传承的效果(张兰案)。

第三、现在对家族信托一旦产生司法追查,追溯完全没有时间限制,甚至可以达十年以上(崔某案)。所以,一开始设立家族信托,就要正本清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巨星科技拟收购微纳科技18.4... 7月14日,巨星科技(002444)发布公告,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杭州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
捷安高科: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 转自:财联社【捷安高科: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3%】财联社7月14日电,捷安高科(300845.SZ)...
又一财务造假拟被罚3050万,... (转自:梧桐树下V)7月14日,江苏吴中医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T苏吴,600200)披露关于收到...
*ST宇顺拟33.5亿元购买三... 转自: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7月14日晚间,*ST宇顺(002289)披露重组草...
再抛减持计划,4500亿和谐健...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环球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