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南通法院作出一个执行裁定,扣划了某富豪名下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万元。
家族信托,是富人把资产委托给信托机构管理(放弃所有权),只享有收益权,理论上如果被追债,这笔资产依然独立存在,不会受债务关系的影响。
但事实上,从前几年的俏江南张兰案起,家族信托对财富的保护,已经多次被司法击穿。
南通法院判决的这起案件,与华润医药的一场内部风暴有关。
01
被击穿的家族信托
法院判决:主要当事人崔某,犯行贿罪,合同诈骗罪,总计执行有期徒刑14年。另外,
崔某,退缴违法所得2440万元。
张某,退缴违法所得764.51万元。
褚某,退缴违法所得705.79万元。
孙某,退缴案涉款项800.93万元。
贾某,退出案涉款项426.56万元。
周某,退出案涉款项496.75万元。
王某,退出案涉款项479.26万元。
张某,退出案涉款项520.14万元。
池某,退出案涉款项698.96万元。
以上款项,全部发还给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此外,崔某还要继续向华润医药退赔人民币7012.14万元。
2440万元+7012.14万元,合计约9452万元。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拍卖了崔某在山东济南长清区和市中区两套房产、车位,得款968.72万元,扣划崔某名下银行存款548.13万元。
还通过“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查询,扣划了崔某名下,“委托第三方保理”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24万元。
这笔信托基金,被定性为“存款”,最终也被发还给了华润医药商业集团。
资产管理行业人士认为,上述家族信托之所以被击穿,可能是上述信托的财产来源不合法,导致了信托设立和存续无效,法院才可以推进划转。
这是国内极为罕见的家族信托被司法处置的案例。
事实上,崔某出事前,历任华润山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济南药品流通行业协会会长等职务,是山东医药流通圈的大佬。
而与崔某一起,被判令退缴违法所得另外8人,其中多人都曾是华润山东医药的原股东或高管。
一切都始于华润医药内部的一场风暴。
02
并购埋下的雷
2010年11月,山东北药中信医药有限公司在济南槐荫区揭牌。
山东北药中信,再往前,叫济南中信医药,由原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改制而成,是山东省内医药流通领域的龙头,供应药品、器械、耗材占到济南二甲以上医院需求量的一半,2009年销售收入达31亿元,进入全国前40强。
崔某和他的伙伴们,作为核心骨干,在济南医药采购供应站改制后,成为公司的大股东。
2010年10月,华润集团旗下的北药股份,出资入股崔某的公司,成为控股股东。公司改名北药中信,4个月后,正式改名:华润山东医药。华润方面占股85%,崔某等占股15%。
2012年,华润全资收购了崔某等人手中持有的股权。
当时的背景是,华润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原名:北药股份)为平台,快速对医药流通行业进行整合。作为排名第40的济南中信,被排名第7的北药股份纳入旗下。
2011年-2012年,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北药股份)收购了超过30家医药企业。2013年,华润的整个医药板块业绩超过1000亿,其中,华润医药商业集团贡献了700亿上的流通销售额。市场份额居第二,仅次于国药股份。
并购之后,崔某获得留任,担任华润山东医药的总经理、副董事长。还当选为济南药品流通行业协会会长。
2014年4月,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宋林掌舵华润期间,通过一系列并购,做大了华润的体系和资产,但他的落马,始于被记者举报在华润收购山西金业资产的百亿并购案中故意放水,致使数十亿国资流失,最终引发调查,可谓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而华润医药的一系列并购,也是宋林在位时推动,随着宋林被举报,一度也到了风口浪尖。
宋林落马2个月后,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对华润集团的审计结果。
审计署报告显示,2010年7月至2011年,华润医药在重组过渡期内,有8个投资收购项目未经过渡期管委会批复,即对外签订合作或股权转让协议,收购价款共计29.8亿元,其中6个项目收购价高于资产评估值约57%。
收购济南中信项目虽然进入了审计署的视野,但华润当时并未对此追责和进一步复查。工商资料显示,崔某到2018年才从华润山东医药卸任。
直到2020年左右,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多个重要人物落马,对十年前的并购和倒查才摆到了台前。
据南通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该院在2020年依法对华润医药集团原副总经理程军等人贪污、受贿案提起公诉。
据(2020)苏0602刑初412号刑事判决书:程军供认,收受了崔某200万元贿赂款。
有关部门也开始倒查2010年华润医药(北药股份)对济南中信医药(崔某公司)的并购。
最终检方认定:被告人崔某、张某、褚某通过虚增存货结余、不冲抵挂靠应收款、已产生返利未列入销售费用等方式,虚增2009年净利润1812.43万元。
而收购时的文件显示,2009年济南中信净利润为5500万元。
按检方认定的虚增利润1812.43万元,占到了收购时净利润5500万元的三分之一。这导致收购时的估值和对价严重失真。
最终,公诉机关指控崔某涉嫌行贿200万元,指控崔某、张某、褚某等涉嫌合同诈骗罪,涉案金额17640万余元。并要求退缴违法所得和涉案款项。
崔某要退赔的金额合计约9452万元,其被司法处置的财产不足以覆盖这个金额,最终他的家族信托基金4143.24万元被认定为存款,被用于发还给华润医药商业集团。
03
家族信托风险陷阱
家族信托被击穿的事情,已经多次发生。
2014年,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设立离岸家族信托,将1.42亿美元资产注入信托账户,指定其子汪小菲及子女为受益人。2022年新加坡高等法院认定信托财产实为张兰个人资产,需用于偿还CVC资本债务。张兰上诉,但法院维持原判,信托账户内0.55亿美元股权及房产被强制执行。
有信托业律师分析,张兰多次将信托资产转账至个人账户,甚至用信托资金购置房产,实际保留了信托的控制权,将信托财产与个人资产混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边界。导致法院认定张兰设立家族信托的核心目的是逃废债务,而非财富传承。
在国内,已有多起家族信托被强制执行。
比如山东的路某非法行医-家族信托被强制执行案。
2013年以来,路某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情况下,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共收取胎儿性别鉴定费用1533.08万元。2016年起,路某通过中融信托有限公司设立家族信托,信托受益人为路某、路某前妻及四名子女。
事发后,路某因犯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被追缴违法所得1533.08万元。法院就此查封冻结了路某的家族信托。
尽管路某提出异议,试图证明他在违法行医期间,有多种收入来源,家族信托中有大量合法收入,不应该被强制执行。
但是法院认为,合法所得与非法所得产生了混同;追缴违法所得可以包括原物追缴和价值追缴。价值追缴即执行同等价值的被执行人合法财产。
这里路某把自己也设为了信托收益人,不知他是否还有其他运用信托资产的行为,导致将信托财产与个人资产混同,使得法院将他设立的家族信托认定为他的个人财产而予以追缴。
崔某案、张兰案、路某案近年连续发生,凸显出家族信托不是法外之地,法院系统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处置经验。
规避家族信托的司法风险,最关键的是三个点:
第一、设立家族信托的资金资产来源要合法。要不然依然会被追责(路某非法行医案)。
第二、设立好家族信托后,一定要把信托资产和个人资产隔离。放到信托里的资产,就应当与自己没关系,如果继续与个人资产混同,容易使家族信托失去合法性和财富传承的效果(张兰案)。
第三、现在对家族信托一旦产生司法追查,追溯完全没有时间限制,甚至可以达十年以上(崔某案)。所以,一开始设立家族信托,就要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