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刘 娟 邹光勇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也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催生了显著的展会集聚效应。开展进博会对长三角酒店房价的辐射效应研究,有助于建立放大进博会内外溢出效应的长效机制,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根据法国区域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都市圈和城市群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来源于溢出效应(也称“扩散效应”)的正向影响和虹吸效应(也称“极化效应”)的负向影响。会展业是经济发展“晴雨表”和城市发展“助推器”,进博会溢出效应较为显著,很多研究也在从政策上设计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推进路径。但关于进博会在“双循环”背景下对长三角不同地区究竟是溢出效应还是虹吸效应仍有不同观点,且大型会展对酒店房价影响的研究多局限于举办地本地范畴,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关联层面的研究不多。
基于此,本研究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合肥为主要分析城市,通过等距离随机抽样方法,在艺龙网上选取215家酒店(其中经济型59.91%、中档24.42%、高档15.67%),对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及其开展前后5天(2024年10月31日—11月15日)各酒店标间的房价(有的选取最低价房型数据)时空分异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识别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模式,促使各城市更好地形成联动效应,共享进博会红利。
长三角酒店房价的时空演变特征
从房价平均涨幅来看,比较会前(10.31—11.4)、会中(11.5—11.10)和会后(11.11—11.15)的数据发现,会中涨幅最为明显,达1.91%。从单日涨幅来看,11月4日涨幅最高,达26.44%;11月7日跌幅最大,为-19.88%。从11月1日至15日苏州和无锡的房价数据来看,会前有波动下降,在11月5日、6日上涨,最高涨幅在11月9日,与上海的房价变化不同,酒店房价涨幅整体也略小于上海。苏州、无锡房价明显上涨,进博会溢出效应明显,距离近是关键因素。合肥、南京、杭州在11月1日至3日期间,平均房价有的呈现下降趋势,11月4日出现明显降幅。这与上海、苏州、无锡上涨相反,说明随着进博会的举办,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对远距离的城市存在虹吸效应。
从不同档次酒店来看,高档酒店涨幅1.32%,而中档酒店仅为0.38%。高端商务人士、跨国企业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对住宿品质和服务有较高要求,价格敏感度较低。此外,高档酒店在会中涨幅与距离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小于20公里范围内,高档酒店会中平均涨幅超5%,且涨幅最高的是距离最近的酒店。20公里—45公里范围内,高档酒店涨幅在5%以下。45公里以上的涨幅普遍低于2%。经济型酒店在进博会期间涨幅为1.16%。一些快捷酒店以其经济实惠的价格和相对便捷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预算有限的商务人士和游客。此外,对于经济型和中档酒店而言,会中酒店房价涨幅与距离也具有类似趋势。
对距离与酒店档次相结合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28公里距离范围内,高档酒店房价涨幅在会展前、中、后三个阶段均最高。这表明在距离较近的区域,高档酒店受辐射效应最明显。此外,会前经济型酒店房价变化不明显,会中各档次酒店的房价均高于会前、会后。在29公里—110公里距离范围内,各档次酒店平均来说会前均没有明显溢出效应,会中平均涨幅2.52%,各档次酒店涨幅差别不明显,会后高档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涨幅较为明显。在111公里—200公里距离范围内,会前、会中阶段没有出现明显涨幅,会后平均涨幅1.45%,其中高档酒店涨幅1.24%,中档酒店涨幅2.07%,经济型酒店涨幅1.06%。
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综合分析
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形成了明显的溢出效应,而边缘地区则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虹吸效应明显。进博会期间,苏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因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旅游人气激增,酒店预订量上升,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且城市自身吸引力放大溢出效应。周边城市自身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酒店房价的溢出效应。如苏州以园林闻名,杭州以西湖等美景闻名,它们凭借自身的吸引力,在进博会期间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商务人士,进一步推高了酒店房价。
总的来看,距离会展举办地越近、交通越便利的城市,受到的溢出效应越明显。如苏州、无锡与上海距离较近,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便捷,能更好地承接上海的溢出需求,酒店房价涨幅相对较大。高端及超高端奢华型酒店受进博会影响较大,而经济型酒店受到的影响相对微弱,这也使得房价辐射效应在不同层级酒店上表现出差异。政府为保障住宿业的健康运营环境,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限制酒店房价的增长幅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酒店房价的上涨趋势,也影响了房价溢出效应的强度。与此同时,进博会期间,上海及周边近距离酒店房价大幅上涨,而远距离城市的部分客源被吸引,房价上涨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下降情况。
综上所述,大型会展期间,酒店房价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共同作用,影响酒店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在长三角不同城市和区域,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强度不同,导致酒店房价变化存在差异。上海等核心城市房价整体较高且上涨趋势明显;距离上海较近、受溢出效应影响较大的城市,如苏州、无锡等,酒店房价与上海正相关,但涨幅相对上海较小;一些距离核心城市较远的城市,受到虹吸效应更为明显。在同一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酒店房价变化也有所不同,靠近核心区域或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的酒店,更容易受溢出效应的积极影响,房价较高;而远离这些区域的酒店,房价相对较低。
结论与建议
总结来说,进博会主要通过需求拉动、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长三角酒店房价。
首先,进博会对长三角地区酒店房价的溢出影响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分异。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周边,酒店房价在进博会期间出现大幅上涨,形成明显的价格热点区域。周边城市靠近上海的区域,如苏州、无锡也受到进博会的溢出影响,房价有所上涨,但涨幅相对较小。而远离上海的城市和区域,如合肥的大部分地区,进博会对其酒店房价的影响则较弱,房价波动较小。这种空间分异特征与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以及与进博会的关联程度密切相关。
其次,进博会期间长三角经济圈中的虹吸效应发生在有着一定距离的城市之间。近距离城市主要呈现溢出效应影响,远距离城市则虹吸效应占主导。
再次,酒店档次与市场定位也有影响。不同档次酒店在各阶段涨幅差异明显。高档酒店凭借品牌和服务,在会前、会后价格稳步上升;中档酒店在会前、会后根据自身性价比优势,契合不同阶段客源需求,会后涨幅突出;经济型酒店始终依靠价格优势,在会中、会后吸引价格敏感型客源,房价也有相应涨幅。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政府应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转型为政府部门指导、市场力量自发推动,解决好“如何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如何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长三角各城市应联合建立酒店房价动态协调机制,包括主动与兄弟省市交易团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的合作联动,发布长三角区域酒店房价年度报告等。对于进博会期间资源向上海过度集中的问题,政府应出台引导政策。例如,对主动承接上海溢出客源且入住率达到一定标准的其他远距离城市的酒店,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政府还应引导酒店业合理布局和发展,如通过政策扶持,促进酒店业的品牌建设和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酒店品牌。
对于酒店企业而言,各城市酒店应注重挖掘自身特色,如杭州的酒店可结合当地茶文化推出特色茶歇服务,无锡的酒店可围绕太湖风光设计旅游套餐,借助进博会平台提升长三角酒店业整体品牌形象,增强溢出效应。此外,各酒店企业应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和预测,根据活动时间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房价策略。例如,在进博会前根据预订情况和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个性化的服务套餐和优惠活动,提高客户忠诚度。
(注: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地方志研究”专项课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历程研究”[2023VFZ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