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树的格局)
昨天聊了沈飞的产能,今天聊聊成飞歼-20的产能:
据称成飞歼-20的恒温厂房塞了5条脉动生产线,一条线8天就能下线一架歼-20! 这效率比早年翻了三倍不止。算笔账,5条线合理调配,大致平均3天就蹦一架歼-20下线,跟造汽车似的流水化作业。理论年产能直奔120架,今年(2025)基本就是这个数。
到今年6月,据称服役量保底400架,狠点能冲500架,13个航空旅全面列装,五大战区重点布防东海、南海、台海,像“王海大队”这种精锐部队直接五代机全覆盖。啥概念?全球双发重型隐身战机产量第一。
再看看老美,F-22才183架,F-35A虽然总数多(443架),但分散在盟友手里,在亚太单挑根本拼不过咱的集中部署。按这节奏,2027年冲700架、2035年破千架完全可能——毕竟空军要换掉上千架老歼-7/8,来对冲美军F-35的包围圈!
先前,歼-20被发动机卡脖子,产能得看俄国AL-31F的脸色,现在涡扇-10C量产稳如老狗,今年央视直接曝了换装涡扇-15(推力18.5吨)的歼-20,推重比干到11.5,超音速巡航1.8马赫,作战半径怼到2000公里,比F-22还猛!没了供应链掣肘,产能想压都压不住。
更狠的是歼-20B,换装涡扇-15后,超巡稳在2马赫,极速飙到2.8马赫,雷达升级氮化镓T/R模块(领先F-35一代)。简单说,F-35碰上它,雷达还没开机呢,霹雳-17导弹(射程300公里+)已经糊脸了。
相比较,双座型歼-20S才是王炸,这款机型能指挥无人机群打配合,台海演习已验证过“1架指挥6架无人僚机”的战术,美军F-35到现在都搞不定这手!美军PPT画了十年的饼,咱直接量产了。
歼-20S这战术价值,未来战场妥妥的降维打击。气动设计更是独步全球,鸭翼+升力体边条布局,90度翻转减速这种黑科技,F-22都做不到。杨伟总师团队当年赌对了技术路线,现在看真是点石成金!
再看洛马去年F-35才交付98架,今年预估掉到70架。咱120架的产能目标要是达成,亚太隐身战机数量对比直接逆转。
值得一提,歼-20是重型机,F-35是中型机,性能代差摆那儿。那么歼-20年产120架意味着啥?2030年千架规模打底。现代空战打的就是消耗,你生产线停工,我全速下饺子,十年后西太平洋谁说了算?
还必须提一点,涡扇-15、氮化镓雷达这些顶尖技术,迟早下放到歼-35、无人机。成飞手里捏的不是飞机,是“技术印钞机”。
关于出口,歼-20是重型隐身战斗机,是大杀器,目前还没有出口打算。此外,歼-20裸机价格超1亿美元,全寿命维护费高昂,还需配套预警机、电子战机等,整套装备下来费用极高,全球能负担得起的国家较少。
不过,随着更新型号的战斗机服役,未来不排除有出口的可能性。据美媒报道,推测未来可能会出口性能降级的“歼-20E”,且有多方信源称阿联酋已获得购买许可,但未得到官方证实。未来若出口,全球军贸格局直接洗牌。洛马的蛋糕?咱拿刀分了!
总结一下
2025年的歼-20,120架已成定局,追平F-22已成过去时,而是产能+技术双碾压。成飞这盘棋,下的是“制空权垄断”——产能开挂,技术封神,亚太天空,幽灵刺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