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如何激活楼市需求?
编者按 综合国家统计局和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核心城市楼市已呈现企稳迹象,但全国市场信心仍在修复中,下半年走势需观察政策持续性和需求释放情况。本期地产周刊聚焦“如何激活楼市需求”,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夏金彪
时至年中,在一揽子房地产增量政策支持下,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止跌回稳态势。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最新数据,上半年核心城市的楼市需求回暖,政策刺激效果明显。上半年(截至6月25日),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增长均在4%左右,广州同比增长16%、深圳低基数下同比增长超30%;杭州、成都在核心区供应力度加大下,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6.0%、4.9%。
上个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2.9%和3.8%。虽然仍有降幅,但与2024年全年相比降幅分别收窄10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降幅明显收窄。特别是现房销售表现亮眼,1—5月累计同比增幅达13.2%。
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稳住楼市”,将其作为经济稳定的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3月份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地方政府也频频出台政策,围绕激活楼市需求、优化楼市供给因城施策。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上半年,全国出台政策超340条。例如,在松绑限售限贷方面,广州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的一线城市。上海、深圳也在优化限购区域、取消大面积住房限购等方面进行了政策优化,同时放低了人才购房门槛。
值得指出的是,在房地产市场逐步止跌回稳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也从“重速度、重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向“重品质、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其中,“好房子”建设实践升温,为房地产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2025年,“好房子”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5月1日,《住宅项目规范》正式施行,明确了“好房子”的底线标准。各地政策也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和发展需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实施路径和技术规范,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理念融入“好房子”的设计建设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延续、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正在逐步构建中,但是,政策刺激效果正在减退,楼市冷热不均、分化明显。楼市回暖只出现在部分核心城市和热点城市,从全国范围来看,整体销售规模还在收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5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9%,销售额为3.4万亿元,同比下降3.8%。这表明新建商品房市场虽然在政策刺激下有一定恢复,但整体仍处于下行区间,销售规模尚未恢复到以往水平。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2025年上半年,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下跌3.60%,3月以来环比跌幅有所扩大;6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75%,跌幅较5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从二手房的市场表现也可以看出,二季度以来楼市有走弱的趋势。
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下半年我国出口面临压力,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会议指出,要对全国房地产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进行摸底,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
市场预计,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持续用力”到“更大力度”,释放出稳楼市更加积极的信号。预计下半年,各级政府将全力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稳定预期方面,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活需求方面,预计将加大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力度,同时北上深限制性政策仍有优化空间;优化供给方面,预计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政策,改善市场供求关系,以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