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家住北京西城区白纸坊地区的宗玉田今年95岁了,他有个习惯,隔一段时间就要翻翻他的宝贝。全家人都知道,这些东西除了老人自己,别人轻易不能动。有什么价值连城的宝贝吗?仔细一看,有老人的离休证、单位的大合影,还有一张,是老人在河北省阜平县工作时的宣誓证明。
证明薄薄一册,上面画着工人形象,落款时间是1949年11月。里面,则是手写的各种事项。宗玉田的故事,与这份宣誓证明息息相关。
“我1945年在宣化参加的八路军,那年才十五,是个半大小子。”
别看老人已经年迈,但说起话来声如洪钟,思路清晰。他笑言:“我的抗战岁月从跑腿开始。”
“谁能去送信,这个工作可不简单呐,要胆大、心细,还得能跑。”
连长话音未落,宗玉田抢着答应:“我不怕,我脚力强,多远、多险,都能保证完成任务。”
从那时候起,这个虎头虎脑、遇事争先的“娃娃”就担负起了跑腿、传话、送信的工作,并且在革命一线练就了过人的本领。
“我们打宣化县城,敌人的子弹贴着我腿肚子过去了,差点儿就挂彩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
战斗中,他瞅准机会,向敌人的机枪手还击,并协助战友发起多轮进攻,最终取得了那场战斗的胜利。
“鬼子太凶残了,上了战场,我才懂得什么是保家卫国。对于来之不易的胜利,倍加珍视。”宗玉田说。
尽管参加抗战的时间不长,张家口、宣化等地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抗战胜利后,宗玉田被分配至晋察冀边区财政部印刷厂当工人,和战友、工友们一起印起了边区货币。
“我们厂承担着印边区货币的重任,机器不停、人换班,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和一般工厂不同的是,每一台印钞机旁,都竖着一杆枪,宗玉田和工友们随时准备着拿枪御敌。
“那会儿,土匪、国民党经常打厂子的主意,只要接到消息,全厂就进入战备状态。”
老人一边扬着手,一边描述着当时的场景。里三层外三层的工人护着机器,最里层的技术骨干则紧盯印出的边区票,保证不出差错。
“每个人都有这个觉悟,印刷设备比命都重要,一旦有人来搞破坏,我们所有人与厂子共存亡。”说起几十年前的事,老人的话依然掷地有声。
被宗玉田视若珍宝的宣誓证明,恰是这一时期的见证。1949年11月,因工作需要,他和部分工友奉调进京,这份证明,就是他进京时填写的。
服从分配、遵守纪律、努力工作、学习文化……带着这样的誓词,宗玉田从此扎根印刷系统,在北京人民印刷厂、白纸坊印刷厂等多地任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离休后,老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并教育子女和孙辈,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知足常乐。
“我常给家人看当年缴获的日军饭盒,就是让他们知道,国家强大了,百姓才能吃上安生饭!”
逢年过节,子女、孙辈都来看望老人,争相要带宗玉田出去吃顿饭“改善改善生活”,可老人总是摆摆手,笑着说:“能吃上红烧肉、烧豆腐,就是顶好的伙食啦。这都是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才得来的呀,知足!”说到此处,室内回荡起他爽朗的笑声。
下一篇:“四看”识别盗版教材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