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高原家咖啡主理人张晟晖冲泡咖啡。 (受访者供图)吾界咖啡主理人强华参加2025中国咖啡联盟评审培训会。(受访者供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登芳
“贵阳2天,我喝了15杯咖啡”
6月8日下午6点半,海南游客王斯宁在贵阳龙洞堡机场候机时,顺手发布了一条小红书笔记:“贵阳2天,我喝了15杯咖啡。”
配图里,贵阳咖啡“军团”的打卡店——对的咖啡橘光反转爱尔兰、Combos黄油dirty等依次排列。
有了网友跟帖:“贵阳的咖啡好喝吗?”
她果断回复:“好喝,下次还来喝!”
在王斯宁的行李箱中,塞满了从吾界咖啡采购的咖啡豆,那是她专程打“飞的”来贵阳的收获。
5月17日,乔治队长主理人彭近洋在印尼雅加达2025世界咖啡冲煮大赛摘得桂冠,让贵阳这座咖啡之城,也沾到了一波流量喜气。
“咖啡机都快干冒烟了,磨豆机一上班就没有停歇过。”地处贵阳市云岩区核心地段,乔治队长咖啡太平路店门庭若市,店长董昊文说,门店客流量增长超50%,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的客人。
贵阳的咖啡地图上,闪耀着太多冠军名字,这些冠军店成了消费者不远千里追寻的“味觉灯塔”。旅游高峰期,云岩区文昌阁附近的堰塘街SeekSeeking店内,90%是外地人,主理人陈枭龙见证过两人一天做500杯咖啡的盛况。
随着本土品牌在国内外咖啡赛事中屡获殊荣,贵阳咖啡市场的“冠军效应”正持续释放产业红利。这种由专业赛事背书引发的消费迁移,正推动贵阳咖啡产业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发展”演进。
“在旅游旺季或贵阳有演唱会的时候,我们门店几乎都需要排队。”贵阳本土咖啡品牌Ke Fu-ha(克服一哈)主理人胡良春说。
“若把冠军店或者本地特色店串成主题游,我愿再次专程规划行程。”王斯宁期待更系统的咖啡路线。
远道而来的打卡游客按下快门,记录下属于贵阳“咖旅”的瞬间,而许多推门而入的熟客,他们是贵阳咖啡不变的晨昏风景线。
“每月咖啡花销在800元左右,平时上班基本喝美式,周末喝创意特调多一些。”贵阳白领彭露说,美式咖啡是日常“续命”,精品咖啡是周末“治愈”,上班5年,一杯咖啡的清晨仪式,是她的生活常态。
彭露的消费习惯,也生长于贵阳咖啡市场的独特生态——连锁品牌下沉带来价格竞争,形成“精品不贵”的消费基调。
“地域独有的风土风味,就是无价之宝”
贵阳人对咖啡的期待,早已超越“提神饮品”的日常应付。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在贵阳搜索“咖啡”的用户中,以20至35岁的Z世代年轻消费者为主,本地特色咖啡如贵州刺梨美式咖啡等产品销量稳居高位。
“我很喜欢他家的‘贵阳COMBO’套餐,折耳根美式的草本清香、木姜子特调的酸辣层次,还有贵阳拿铁咖啡,味觉体验很丰富,也有贵州特色。”32岁的金融业从业者周泽说。他是云岩区蔡家街黑石咖啡店的常客,每周至少光顾三次。
日渐成熟、热爱且懂得品味咖啡的本土高频消费者,让贵阳的咖啡地图有了更坚实、更深邃的根系。
在贵阳“对的咖啡”店,一款售价59元的冠军牛奶咖啡自上市以来销量稳居门店榜首,不少顾客称赞“喝到了冠军级的品质匠心。”
“它的萃取参数很难调的,很累人的。”主理人胡颖说,她抗拒依赖特殊处理法去制造风味的捷径,只专注豆子本身最纯粹的表达,冠军牛奶咖啡利用水洗处理方式,将咖啡和牛奶按完美比例融合后口感更丰富、更有层次。
为消费者着想,这是所有咖啡经营者共同的心灵把持,胡颖也一样。“我们几乎跑遍了全世界咖啡主产区,始终践行‘从种子到杯子’的完整价值传递,把最好的味道带给消费者。”胡颖说。
“小时候家里聚餐,闻着酒香,不懂大人为什么喜欢喝茅台。”胡颖说,多年后当她站在巴拿马庄园的咖啡树下时,就突然理解,“地域独有的风土风味,就是无价之宝”。
当北上广的精品咖啡店在CBD写字楼附近比拼装修格调,贵阳的咖啡师们早已把磨豆机搬进了老街小巷。而贵阳咖啡文化能得以“野蛮生长”,也离不开贵阳人“慢而不闲”的生活节奏。
“租金压力小,邻里人情味浓。”南明区富水南路被迫营业咖啡店主理人王浒说,附近有一个阿姨经常来,点一杯咖啡坐在门口,看巷子里的孩子逗猫,经常一坐就是一两小时。
贵阳的咖啡时间,天然带着松弛感,就像手冲壶里慢慢滴落的咖啡液,细水长流,既有生活的磨砺,又有时光的回甘。
“咖啡的本质不是空间,而是风味本身”
在贵阳市云岩区未来方舟吾界逆光咖啡烘焙工厂,全球优质产区生产的咖啡生豆,在烘焙机器里静静等待转化。“贵阳虽不产咖啡,但我们可以做顶级风味的‘翻译者’。”强华说。
“吾界咖啡,咖啡无界”,是强华创业之初就敲定的品牌理念。如今,她的吾界拥有3家精品店、一家烘焙工厂和一所培训学院。
“先别碰杯子,闭上眼,想象自己站在雨后的果园里。”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在贵阳吾界咖啡培训学院教室里,强华将一杯浅烘埃塞俄比亚咖啡推至学员面前。
“嗅觉捕捉到了什么?哈密瓜?还是白色茉莉?”作为中国咖啡冲煮大赛认证评审,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强华的咖啡之路始于2013年,彼时,贵阳咖啡馆仍被“第三空间”理念主导,咖啡本身只是环境的陪衬。
当强华到外地学习了咖啡专业课程和相关知识后,她的咖啡理解也被彻底颠覆:“咖啡的本质不是空间,而是风味本身。”
“贵阳消费者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他们喝手冲咖啡是日常。”在强华的认知中,手冲精品咖啡的魅力,在于用不同产区的地域风味,搭建起认识世界的桥梁。
作为咖啡赛事评审,强华深知手冲精品咖啡的独特价值,她决心将这份来自全球产区的风味美学尽情分享给贵阳“咖迷”。
如果说强华是在翻译咖啡风味密码,那么胡良春则是通过咖啡解读生活。
夏日清晨,雨滴敲打卷闸门噼啪作响,云岩区文昌北路的Ke Fu-ha(克服一哈)咖啡馆里,研磨声盖过了雨滴声。
当顾客抱怨天气时,吧台后传来主理人胡良春的回应:“先克服一哈嘛。”此刻,就像一位老朋友突然闯进了他的静谧世界。
在贵阳大街小巷众多咖啡店中,Ke Fu-ha能够出圈,可能与它的名字有关。这个取自贵阳方言的店名,其内涵也是年轻主理人胡良春的生活哲学。6年前,1999年出生的胡良春,辞去稳定工作,一头扎进咖啡吧台后方。
“吸引我的不仅是咖啡师的潇洒姿态,更是那种不被束缚的生命状态。”胡良春说。
走进Ke Fu-ha咖啡店,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感觉在30多平方米的空间流淌。墙面遗留的斑驳未被遮掩,进门处的绿植肆意生长,回形吧台让顾客与咖啡师面对面交流畅谈……
基于对风味的极致追求,Ke Fu-ha咖啡店严格臻选全球优质咖啡豆,意式咖啡基底采用中度烘焙的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及危地马拉等地的咖啡豆,单品系列则聚焦埃塞俄比亚沃卡、哥伦比亚瑰夏和埃塞俄比亚74158等。
“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克服很多东西,比如加班、堵车等,承认它但别被打败,你可以把加班当作职场修行、堵车当作城市漫游。”胡良春说,这并非消极,而是对现实的清醒接纳,“生活嘛,先克服一哈,再细品回甘。”
上一篇:绿地变菜地 双龙南明互“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