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绿”与“生态好”要同频共进
创始人
2025-07-14 06:01:33
0

近日,一群可爱的伪虎鲸“造访”江苏南通如东沿海风电场海域,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迎风逐浪,与巨型风机共舞,场面极为壮观。

海洋生物学家分析认为,伪虎鲸现身近岸海域并非偶然,这与当地海洋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近年来,南通在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的同时,注重加强生态保护,推动“风电场+人工鱼礁”发展,吸引鱼群聚集,间接为伪虎鲸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推动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海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生物链敏感性高、空间异质性强、栖息地不可替代等脆弱性特点。因此,加速推进海上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同频共进,已成为实现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键。

首先,推动政策规划的“一张图”相衔接,实现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推进。海洋空间的复合属性决定了海上清洁能源开发必须摒弃“先开发后治理”的思维,应全面统筹能源资源禀赋和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推动海洋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合一”。在优化能源项目发展布局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配套政策。

其次,协同推进重大技术攻关,实现绿色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兼容”。技术创新是破解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矛盾的关键所在。应将生态保护理念深度嵌入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全流程,推动跨学科协同、智能化技术整合及生态友好型设计的融合发展。积极采用漂浮式海上风电、风渔一体化布局强化空间复合利用,构建“开发—保护—修复”一体化体系,推动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例如,江苏沿海地区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先后成立了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实施了70余项海洋领域的省级基础研究项目,攻克了深海载人装备智能控制的多源信息感知融合与智能控制等一批变革性技术。

最后,搭建海洋生态监测网络,实现绿色能源开发和海洋生态保护的实时感知与动态调整。通过整合气象、水文、生物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人工智能、声学监测、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打造多部门共享的海洋生态大数据平台,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的生态感知网络,为海洋生态系统构建“数字哨兵”。推动形成“监测—预警—干预”的闭环管理,使海洋能源开发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达芬奇手... 近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兵团首例多器官联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
喜临门携脑机接口破局,万亿睡眠... 中新经纬7月14日电 当床垫能读懂你的脑电波,人类对抗失眠的战争或将进入新纪元。浙江绍兴,一场别开生...
史丹利涨2.03%,成交额73... 7月14日,史丹利盘中上涨2.03%,截至13:56,报9.05元/股,成交7368.19万元,换手...
科前生物涨2.01%,成交额2... 7月14日,科前生物盘中上涨2.01%,截至14:01,报16.27元/股,成交2955.77万元,...
五矿发展跌2.06%,成交额1... 7月14日,五矿发展盘中下跌2.06%,截至13:27,报8.10元/股,成交1.78亿元,换手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