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雕刻“三国”题材的木雕作品。
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俞友鸿在查看一处民居建筑上的木雕作品。
俞友鸿正在翻阅木雕的设计纹样。
挑选刻刀。
木雕作品《八仙》。
在美丽的江西婺源,有一种传统技艺,它既是艺术的瑰宝,又是历史的见证。
婺源三雕技艺源于宋代,兴于明清,世代相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婺源三雕包括木雕、砖雕和石雕,其中又以婺源木雕为代表。婺源木雕是以徽派建筑中的梁枋、雀替、格扇门窗等构件为雕刻重点,运用阴雕、浮雕、镂空雕、透雕等多种手法,雕刻出精美的画面,这些图案寓意吉祥,如福禄寿、喜鹊登梅等,展现了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刻刀下的时代美学。
“婺源三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俞友鸿在钻研技法的同时,还担负起了家乡古建筑保护和修复的任务。如今,他和徒弟们已对一百余栋明、清古建筑的木雕进行了修复。
新华/传真
(《刻刀下的时代美学》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