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初二学生经过面试后,可以直接在试验学校从初三一路读到高三。7月11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1+3”培养实验工作的通知,称今年北京进一步优化“1+3”培养实验学校布局和结构。根据通知,今年北京共有六所市级实验学校和113所区级实验学校参与“1+3”培养实验项目,共计招生8795人。
各实验学校录取本校初中学生比例不高于培养总计划的70%
据悉,北京自2016年起开展“1+3”人才培养试验。根据规定,具有北京市普通高中升学资格和同一学校连续两年初中学籍的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市“1+3”培养实验平台,自愿在市级实验学校、区级实验学校中分别选择一所报名。
针对招生录取,实验学校结合学生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按照1:3比例确定面试名单,并按要求组织面试;经市、区教委认定的特色学校可组织相应专业测试,面试、专业测试方案经区教委审核后实施。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严禁组织文化课测试,严禁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选拔学生,严禁提前组织校园开放日、收简历等。面试名单和面试结果在学校网站公布。各实验学校录取本校初中学生比例不高于培养总计划的70%。
进入实验的学生自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起在实验学校就读,学籍转入实验学校,按规定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升入实验学校高中。进入实验的学生可在初三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前退出实验,退出学生转回原初中学校,可参加当年中招,但不能参加指标分配批次录取。
市级实验学校仍为6所,招生数量与去年保持一致
记者了解到,2025年,参与该项计划的市级实验学校仍为6所,分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北京市徐悲鸿中学、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将台路校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和通州区张家湾中学。6所学校招生数量与去年保持一致,总数为970人。
根据规定,市级实验学校培养计划面向城六区所有初中学校,其中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通州区张家湾中学的培养计划还面向通州区所有初中学校。
根据时间安排,7月15日至16日,学生即可参加市级实验学校报名;7月18日,市级实验学校将公布面试名单;7月19日至20日,市级实验学校组织面试;7月21日,市级实验学校公布面试结果。已通过市级实验学校面试的学生,不可再报名区级实验学校。
区级实验学校数量、招生计划均增加
根据规定,区级实验学校培养计划面向本区所有初中学校。记者了解到,今年共有113所学校成为区级实验学校,与2024年76所学校相比,大幅增加;招生总数量也从5044人扩增到7825人。
比如,东城区增加了3所实验学校,分别是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一二五中学(北京汇文实验中学),共计招生215人。西城区新增2所实验学校,分别是北京市一五六中学和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共计招生190人。
与此同时,部分区级实验学校扩大了招生计划。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中学传媒分校)2024年招生80人,今年招生120人。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从去年的50人增加到今年的70人,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从70人增加至110人。门头沟区今年的区级实验学校与去年一致,但5所实验学校均扩大了招生计划。
根据时间安排,7月21日,区级实验学校将发布2025年“1+3”培养实验公告;7月22日至23日,区级实验学校报名;7月25日,区级实验学校公布面试名单;7月26日至27日,区级实验学校组织面试;7月28日,区级实验学校公布面试结果;9月初,学校将根据面试结果办理学籍手续。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