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宇丹
低空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谁能御风而行?
7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城市进化论联合火石创造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2025)》显示,除北京、上海、深圳等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及GDP万亿城市外,珠海、绍兴、芜湖、惠州、安阳等13座地级市,亦杀入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50强榜单。
低空经济的“小城突围”现象同样在山东上演。此次,山东青岛、济南、烟台入围50强榜单,滨州、日照、东营等地级市虽不在这个榜单之上,但实力不容小觑。这意味着,低空经济这种新兴产业不再是大城市的独角戏,中小城市通过精准定位,同样可以站上这个新赛道。
低空经济“小城突围”
50强榜单中,广东一共有深圳、广州、珠海等6座城市入围,位居第一阵营。根据规划,到2026年,广东省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这一格局与山东相似。根据2024年11月印发的《山东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山东要形成以济南、青岛双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多点支撑,冲击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破千亿元目标。
此次50强榜单中,青岛、济南、烟台3市入围,分别排名第16位,第34位、第50位,呈现典型的“头部效应”,其中青岛在环境友好度上位列全国第9。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说,城市抢占低空赛道,不一定要去发展大而全的整机制造,而是要更多立足城市产业或资源禀赋,在更大范围内拥抱专而精的生态协同。
这给中小城市抢占新赛道提供了机会,此次上榜50强的珠海、绍兴、芜湖、嘉兴、惠州、安阳、中山、株洲、湖州、徐州、绵阳、台州及赣州等13个普通地级市就给出了差异化发展样本。
山东玩转
低空经济“内循环”
低空物流、低空文旅、智慧农业……低空经济起飞,什么才是正确的姿势?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期间,山东省低空经济协会副秘书长陈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山东的产业基础覆盖了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足以支撑低空经济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发展低空经济可以做到全产业链支撑。这意味着,只要大规模应用,靠“大单”反哺上游产业链,山东可实现低空经济的“内循环”,形成新的增长极。
作为农业大省、光伏大省、制造业大省的山东,如何玩转低空经济的“内循环”?
今年5月,山东省能源局局长胡薄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省光伏装机8514万千瓦,居全国首位。这也意味着,在光伏电站清洁的“工具革命”上,低空经济大有可为。
6月19日,在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山东军团”展现了在医疗救援、光伏板清洁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在德州,搭载专业清洗系统的无人机对各类光伏板进行清洁,为光伏电站掀起“清洁革命”。
此次青岛峰会举行的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论坛上,除济青烟外,威海、日照、滨州等市也亮相,推介低空产业合作机遇。目前在滨州,已实现利用无人机对黄河及防护林进行常态化巡查。
在日照,投资15亿元的岚山低空经济产业园里,山东飞奥航空可以生产40多款无人机发动机,90%的配件为自主研发。
在低空消费市场,山东捧的是“金饭碗”,这里有我国北方最长海岸线,五岳泰山、黄河入海、红色沂蒙,山东可以“沿黄飞”“跨海飞”“山海飞”。
覆盖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山东,还可以做低空经济“卖铲人”。以滨州为例,这个曾以纺织、铝制品加工闻名全球的山东地级市,俨然已走上城市进化第三季——进军低空经济。
布局通用航空产业
滨州创多个“山东第一”
滨州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齐全,已布局高新区无人机产业园、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滨州航空航天产业园等三大园区。园区聚集了中国商飞、万丰飞机等行业龙头,获批DA40飞机生产许可证(PC)。纵横股份、羚控科技、航源众诚等18家无人机头部企业,涵盖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关键系统、整机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在青岛峰会上,滨州亮出自家“产业明星”——无人机智能共享加工中心。这是全国第一家无人机快速设计、试制、试验试飞、适航审定的全流程加工中心。
通俗点讲,无人机服务公司可以到这个共享中心“拼车”式定制无人机,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解决无人机批产、试制难题。这个“新物种”冒出来,对业界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无人机已进入大规模应用节奏。这个“新物种”在滨州出现,为滨州的产业生态做了生动背书。
如今,考飞行驾照成为一门“流量生意”,江浙一带的飞行俱乐部学员爆满,这对于在航空教育培训领域有多年积累的滨州来说,无疑是送上门的红利。
今年2月,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孙高亮接受采访时表示,2025年,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要以航空俱乐部为龙头,打造商照培训、私照培训、通航飞机维修以及空中游览服务四大板块,全年发展俱乐部会员1000人。
馅饼不会随便砸到头上,一个产业集群的培育需要二三十年之功,滨州也不例外。滨州通用航空产业2002年布局,当年11月,山东省批准规划建设滨州大高通用机场,2004年5月建成通航,2020年12月正式开通短途运输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滨州目前申请获批低空飞行空域面积6340公里,日照批复2.3万平方公里,这两市空域资源利用水平居华东地区首位。
滨州拥有航空类科研创新平台12个,拥有全省唯一一所航空类特色高校——山东航空学院。
政策、技术、平台、人才等集聚成势,让滨州走出很多“山东第一”。2024年11月,山东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滨州市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启用,填补了省内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平台空白。
2024年12月28日,滨州钻石DA40飞机生产线重启,目前已累计生产钻石DA40飞机185架。
这些年,“钻石”飞机辗转滨州、浙江、青岛三地,现在又重新“飞回”滨州,“钻石”的飞行轨迹,画出了滨州在产业聚集力上的能量变化。
潍坊无人机女飞手上央视
透露哪些信号
赛迪顾问对2024年低空经济采购数据库整理分析显示,农林植保是2024年低空经济行业应用中最活跃的细分场景,撑起低空经济“订单主力”。
山东是农业第一大省,对于潍坊这个紧攥京津冀“菜篮子”的大后方来说,依托农林植保这个第一应用场景,将低空经济规模化,无疑打开了正确姿势。
今年5月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聚焦潍坊,采访了山东新锐通用航空有限公司95后直升机机长、潍坊市昌乐县潍坊潍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植保无人机女飞手,她是从美甲赛道“转战”低空经济的。
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飞手的涨薪速度就是风向标。齐鲁人才最新发布的《山东2025届校招报告》显示,2025年山东校招市场薪资涨幅排名上,智慧农业贡献了10.79%的最大涨幅,一举超过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医疗健康这些高科技“金饭碗”。
齐鲁人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山东智慧农业领域涌现出无人机飞手、智能农机运维师等众多新兴岗位。
低空经济正打开新的就业空间,冲刺阶段少不了政府补贴。记者注意到,在《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加大植保无人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力度”,通过政府补贴,给低空经济起飞“加油”。
下一篇:东丽湖街设置智能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