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社
随着盛夏来临,各地打造的主题集市、夜市等迎来消费热潮,暑期旅游也进入旺季,带动夏日消费潜能加速释放,为经济持续向好注入强劲动能。
7月11日,游客在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的望仙谷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挖掘资源打造“避暑胜地”
近年来,得益于广阔的疆域和多样的地理气候,我国避暑游目的地类型持续拓展,热度不断攀升。相关平台数据显示,西北、东北等区域成为避暑游首选目的地,酒店预订增幅位居前列。
这是吉林市2025消夏避暑露营季暨松花湖度假区第六届青山花海露营季欢乐启幕的航拍照片。(采访对象供图)近日,吉林市2025消夏避暑露营季暨松花湖度假区第六届青山花海露营季在松花湖度假区欢乐启幕。今年,度假区持续升级产品供给,丰富游客度假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度假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入夏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同比增长20%。
图为游客在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进行互动游戏。(采访对象供图)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介绍,吉林拥有夏避暑冬滑雪的绝佳的自然资源,夏季山体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80%,形成天然的避暑康养的优势。“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各种特色服务项目及各种造节活动策划落地,实现了从一季绽放到四季繁荣的新局面。”赵兰菊说。
这是游客在松花湖度假区排队乘坐缆车。(采访对象供图)除了传统避暑旅游路线,不少地方充分发掘资源,打造“网红”避暑地,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位于重庆东部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七曜山脉穿插而过。这里有一条山脊背上的公路,因为雄奇险峻,被不少网友称为“刀片天路”,成为不少骑行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打卡的热门选择。于是,当地借势打造了森林露营基地。
图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六塘乡的刀背梁。(采访对象供图)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鹿营家”刀背梁森林营地主理人李浩表示,因为这里夏天非常凉快,所以去年试运营的时候,高峰的时候每天客流量都在2000人次左右。“今年我们又打造了观景台等项目,目前的预约情况都不错。尤其是现在暑假,父母带孩子来过暑假的也非常多,我们不少项目都是比较受孩子们的欢迎。”李浩说。
图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鹿营家”刀背梁森林营地。(采访对象供图)当地还不断拓展六塘乡周边的避暑项目、生态美景,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吸引了更多的避暑客流。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六塘乡宣传委员曾洪明介绍,自从2019年“刀片天路”在网上“火”了之后,六塘乡围绕天路、风电、森林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云端”奇观,结合我们的气候优势,打造形成了森林露营地、山地车、卡丁车等山间避暑消费组合。
图为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六塘乡的刀背梁。(采访对象供图)文体旅融合催热“亲水消费”
夏日“亲水”项目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许多城市的开放水域上,都能看到人们进行游泳、桨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
7月5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龙之梦乐园嬉水世界,游客亲水消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吴拯 摄)依托赣江优质水资源,南昌今年夏天免费开放了“两滩七湾”9个天然沙滩泳场,25公里滨江岸线正涌动起崭新的经济热浪。
市民们在南昌龙沙湾天然泳场游玩。新华社发(马悦 摄)天然泳场的火爆,正加速文旅体资源的深度串联。滨水空间与城市商业的“毛细血管”由此打通,让“亲水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南昌市西湖区千红滩天然泳场便利店店长刘远峰告诉记者,便利店提供基础的饮料、食品,还有泳衣、泳圈等一些玩具租赁。自中小学放假以来,游客日益增多,物资也是供不应求。
市民们在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的万紫·千红滩天然泳场游玩。新华社发(郭建美 摄)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盘活提升存量空间,丰富传统消费场所文旅业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南昌市西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王霞表示,“亲水空间”的开放,不仅提升了市民幸福感,也拉动了周边消费,并与南昌丰富的文旅资源形成联动。泳场周边的小吃摊、泳具租赁点生意红火。游客行程更丰富了,比如上午打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下午来泳场戏水,晚上逛万寿宫街区,或看“一江两岸”灯光秀。这种“历史+亲水+夜景”的组合体验很受欢迎,有效带动了文旅消费。
市民们在位于南昌市西湖区的万紫·千红滩天然泳场游玩。新华社发(郭建美 摄)创新场景点燃“夜间经济”
华灯初上,“夜经济”闪亮登场。
在河南省,开封市正打造全新夜游活动,开封府景区计划于8月初推出全新的“南衙千秋月”夜间沉浸式大型实景演出。通过文旅产品迭代升级等方式,激发夏日旅游市场澎湃活力。
这是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府景区夜景。新华社发(王旭 摄)河南开封府景区市场部经理牛红艳表示,为了进一步丰富夜间文旅消费场景,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封府景区全新打造了沉浸式夜游项目“南衙千秋月”,即将于8月正式启幕。不仅让游客的暑期夜晚有了文化味,更串起观演加消费的夏夜经济链,让宋韵风华与烟火活力在夜色里相互成就,成为开封暑期夜经济最亮眼的增长点。
这是河南省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景区演出现场。新华社发(景区供图)结合暑期文旅特点,开封市还推出一系列文旅新产品、新场景,丰富市民和游客选择。从7月到9月初,每周五晚开封市都会举办“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从铜砭刮痧、耳穴压豆,到专家义诊,广大市民游客可以在文化集市上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
这是河南省开封市“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现场。新华社发(李祥宇 摄)这是河南省开封市“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现场。新华社发(李祥宇 摄)河南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党委书记郭子华表示,暑假期间,把中医药文化、中医药特色技术搬到广场上,让大家在晚上消暑纳凉的同时,方便近距离地了解中医、相信中医、使用中医,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之中。
这是河南省开封市“大宋中医药文化市集”活动现场。新华社发(李祥宇 摄)文化兴、旅游火、消费旺,夏日经济正以其旺盛活力,成为观察中国消费韧性与潜力的重要窗口。伴随暑期消费热潮的持续涌动,其释放的澎湃动能,必将为全年经济稳中向好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7月10日,游客在利川市腾龙洞的洞穴内观看实景剧《夷水丽川》。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7月12日,来自越南的游客在云南省蒙自市一过桥米线店享用过桥米线。新华社发(薛莹莹 摄)
7月5日,游客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神仙居景区南天顶玻璃观景台上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华斌 摄)统筹:吴炜玲
作者:李爱斌、姜亮、周万鹏
彭菁、王帆、黄和逊、王正一
编导:何莉
配音:胡函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来源:新华社
编辑:康晓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