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视点
随着暑期出游高峰到来,各地景区人潮涌动,亲子团穿梭于古镇小巷,避暑游客挤满山水胜地。然而,当人们满怀期待地奔赴“诗与远方”,却总在转角撞见似曾相识的景象——相同的网红路牌、文创商品以及千篇一律的不倒翁表演。火热的表象下,文旅同质化的问题愈演愈烈。
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盲目模仿“网红元素”,忽略文化的独特性,是导致文旅同质化的根本原因。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文旅产业底层逻辑的曲解,许多成功的优秀文旅案例,被简化为可快速复制的商业符号。比如,淄博烧烤走红后,全国不少城市连夜挂起“烧烤节”横幅;西安大唐不夜城爆火,众多仿制品在全国拔地而起。北京大学研究显示,超过七成开发商认为模仿成熟项目能压缩超80%的试错成本,因此也导致其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性产品日益枯竭。在他们看来,原创或许需要三个月甚至三年,而模仿抄袭网红案例只需要三天。
运营管理方式和理念的过时,也导致了同质化问题的发展。管理方混淆了商业繁荣与文化传承的本质区别,放任低质业态侵蚀地域特色。现阶段,部分景区缺乏对经营内容的动态评估与淘汰机制,真正承载地方文化的创新业态却难以进入,甚至可能被取代。以丽江古城为例,民族风项链、披肩以及标准化工艺品与丽江纳西族文化关联薄弱,却长期占据人流密集的核心区位。而真正体现纳西族东巴文化、传统手工艺的一些创新店铺,却处于古城的边缘位置。如今,丽江已经开始对核心区进行市场目录清单式管理,提升准入门槛。可见,管理者不能对雷同商铺放任不管,否则只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每一方水土都值得被独特讲述。当投资者学会等待文化生长,当管理者敢于向雷同摊位亮红牌,“千镇一面”的荒诞剧终将落幕。毕竟,游客追寻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楚门的世界”,而是与千年文明、万里山河真实相遇的那份独特感受。
(新湖南客户端,作者孙乾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