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传感物联网)
文/杨剑勇
英伟达再次创出世界纪录,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换算人民币约28.8万亿元,相当于16个茅台。若是对这一个天文数字没有概念。那么,换成各国GDP相比,英伟达的市值规模堪比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德国、日本。
生成式AI时代,英伟达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不仅营收成倍增长,且赚钱能力也是无敌的存在。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的去年的利润超500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赚钱的科技企业之一,主要在于市场对其高性能的芯片需求旺盛,使得赚得盆满钵满。
2025财年,英伟达的营收达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按营收计,是全球最大芯片厂商。净利润更是高达72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00亿元),同比增长145%,这个赚钱能力仅次于Alphabet(谷歌)、沙特阿美、苹果、微软、伯克希尔(巴菲特旗下公司)。
今年一季度,受管制因素影响,英伟达计提了55亿美元的库存损失,但盈利能力仍然保持稳健。今年一季度营收为441亿美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188亿美元,同比增长26%。
“全球对英伟达的AI基础设施的需求空前强劲。”英伟达黄仁勋对此表示。并指出,AI推理的token生成量在短短一年内激增十倍,随着AI智能体成为主流,业界对AI算力的需求也将加速增长。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对AI算力的需求,正在开启一个增长新时代。面对大模型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对AI商业前景的乐观态度,推动英伟达股价持续走高,到如今成为全球首家突破4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堪称资本神话。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一改过去靠堆算力的模式。因极其廉价的训练成本,及开源与卓越的性能,对全球AI产业有深远影响。当时有投资者认为,DeepSeek将会冲击市场对英伟达高端芯片需求。由此,英伟达股价一度遭遇重挫。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DeepSeek的热度不再。但科技巨头们的大模型竞赛从未结束。无论是科技巨头,亦是初创企业,发展AI大模型,均依赖于英伟达的AI平台,以此来提升自身的AI大模型能力。
大模型属于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构建强大的AI基础设施。然而,各家训练AI大模型,对英伟达的高性能芯片表现出惊人的需求。仅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四大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预计2025年将高达3200亿美元。这当中,数以百亿美元购买英伟达芯片。
整体来说,生成式AI时代,科技巨头们训练大模型首选英伟达芯片。毫不夸张的说,谁家AI大模型实力强,背后比拼的其实是拥有多少张英伟达芯片,在高性能AI芯片领域,近乎垄断的局面。
正因如此,英伟达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其市值先后超越苹果与微软两大公司,问鼎全球市值榜首,被视为地表最强个股。
最后,英伟达自1999年发明GPU,在那个PC时代,由于英伟达带来了GPU激发了PC游戏市场增长。如今,GPU不仅在游戏界备受瞩目,已成为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作为GPU领军企业,英伟达已在AI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为深度学习等AI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兴起,英伟达凭借其在GPU领域的绝对优势,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营收、净利润、市值等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当然,资本市场上节节攀高的同时,是否存在泡沫也曾引发争议。在笔者看来,狂飙背后也蕴藏巨大风险,须警惕大涨后所暗藏隐患。
英伟达作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你对此怎么看?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致力于深度解读人工智能、AI大模型、物联网、云服务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