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山东发布
山东省气象台于7月13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13-14日最高气温:菏泽、济宁、鲁西北和鲁中地区37~39℃,局部40℃以上,沿海地区29~32℃,其他地区33~36℃。15日最高气温:菏泽、济宁、聊城和德州38~40℃,局部42℃以上,沿海地区29~33℃,其他地区34~37℃。
未来三天全省天气情况
13日白天到夜间,东营、临沂、日照、鲁中和半岛地区天气多云间阴有雷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天气晴转多云。北风,半岛地区3~4级增强到4~5级阵风6~7级,其他地区3~4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8~10级。
夜间最低气温:鲁中山区和半岛地区24°C左右,其他地区27°C左右。
最高气温:菏泽、济宁、鲁西北和鲁中地区37~39°C,局部40°C以上,沿海地区29~32°C,其他地区33~36°C。
14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天气晴间多云。半岛地区北风4~5级阵风6~7级减弱到3~4级,其他地区北风转南风3~4级。
夜间最低气温:菏泽、济宁和鲁西北地区28°C左右,日照和半岛地区23°C左右,其他地区26°C左右。
最高气温:菏泽、济宁、鲁西北和鲁中地区37~39°C,局部40°C以上,沿海地区29~32°C,其他地区33~36°C。
15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天气多云转阴,枣庄、临沂、日照、鲁中和半岛地区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电,其他地区有雷雨或阵雨。半岛地区北风短时南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转北风3~4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8~10级。
夜间最低气温:聊城、泰安和鲁南地区26°C左右,其他地区23°C左右。
最高气温:菏泽、济宁、聊城和德州38~40°C,局部42°C以上,沿海地区29~33°C,其他地区34~37°C。
面对持续高温天气,山东如何应对“烤”验?
严格值班值守,快速高效处置突发险情
7月12日,省防减救灾办、省政府安委办组织召开全省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视频会议,研判近期高温天气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会议指出,此次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具有极端性。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周密部署安排,健全完善应急预案,落实落细防范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
会议强调,要把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供气、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备监测维护,确保不因高温天气出现大面积停气、停水、停电等事件,积极组织开展高温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及时发放高温补贴,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生产安全。要突出加强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教育、有限空间作业、农业农村、特种设备、工贸、民爆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要加强雨情、水情、墒情监测,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早研究谋划抗旱方案,密切关注局地短时强降雨、大风、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及时广泛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各项制度,快速高效处置突发险情。
畅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
面对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我省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汛期和高温天气医疗应急工作的通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职责,针对高温等实际情况,畅通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做好人员配备和药品耗材储备,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随时做好突发情况应急处置。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省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能力提升。日前,省卫生健康委开展热射病规范化诊疗专题培训,组织专家围绕热射病快速识别、急救处置、健康指导等内容进行线上授课,覆盖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15.79万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临床一线高温中暑、热射病规范化诊疗水平。
在加强宣传引导方面,我省扎实开展“四进四送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利用多种方式、多类渠道开展预防高温中暑等疾病科普知识宣传,切实增强社会公众的防暑降温意识,提升科学应对高温天气的能力。同时,也建议各部门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针对老人、婴幼儿、孕产妇等高温中暑易感人群、户外工作者及户外体育运动员等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培训,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