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黑龙江省双桦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等来到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兵工厂遗址,并召开听证会。
本报讯(记者韩兵 通讯员单禹博 张小芳)“经过保护,兵工厂遗址已经重现轮廓,和我们初次发现时差不多!”近日,站在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兵工厂遗址前,黑龙江省集贤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朴永鹤告诉双桦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被杂草吞噬的遗址逐渐重现历史轮廓,歪倒的围栏正在加固,零乱堆放的文物被编号归档……兵工厂遗址正在恢复往昔的模样。
1936年,在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六军和第十一军在七星峰深处联合建立兵工厂,并由第十一军主要负责建造工作。抗联战士在此用简陋原始的设备制造出枪支弹药,为战斗胜利提供关键物资保障。1939年初,在敌人的围剿下,守护兵工厂的工人与战士英勇牺牲,兵工厂也惨遭破坏。
2016年,经过集贤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深入山区多次踏查,兵工厂遗址被发现。今年4月,双桦检察院针对辖区抗联遗址遗迹开展“红色记忆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邀请了熟悉辖区抗联遗址情况的朴永鹤一同参与。跟随朴永鹤的脚步,检察官来到位于七星峰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兵工厂遗址实地勘查,眼前的景象令检察官和朴永鹤十分痛心——兵工厂遗址周围杂物丛生,围栏歪倒,遗址原貌无法识别……这些承载着东北抗日联军历史信息的遗址,正面临消失的危险。
如何为遗址“量身定制”保护方案?今年6月,双桦检察院邀请朴永鹤以及人民监督员、听证员、文旅部门及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代表来到兵工厂遗址,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听证会。
“这些遗址不是废墟,是活着的抗联教科书。”文旅部门代表现场表示,将与各方共同采取整改措施,加强对兵工厂遗址的修缮和管理。
听证会结束后,双桦检察院向当地文旅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文旅部门重新标注兵工厂遗址文物保护等级与文物名称,对遗址附近的杂物、杂草进行清理,恢复兵工厂遗址原貌,制定长期保护方案并建立落实定期巡查与公众监督机制,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形成红色资源协同保护合力。
此后,文旅部门对兵工厂遗址进行了初步修缮保护,并将整改情况反馈给检察机关。“目前,兵工厂遗址附近的杂物、杂草已经初步清理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对兵工厂遗址的文物保护等级和文物名称进行梳理,同步做好标注工作。”文旅部门负责人说。
抗战档案
“红色兵工厂”
位于黑龙江省桦南县和集贤县交界处的七星峰别名七星砬子,这一带山高林密、易守难攻。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六军和第十一军在这里联合建立兵工厂。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兵工厂生产出枪支弹药,这些武器被及时输送到部队,补充了部队武器消耗,加强了部队作战能力,这里也成为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后方根据地之一。193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日伪军派兵偷袭兵工厂,抗联独立师警卫部队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1939年初,日军为彻底摧毁兵工厂,调集3000多名日伪军向兵工厂发起猛烈进攻,守卫兵工厂的官兵和工人为保卫兵工厂英勇牺牲,兵工厂惨遭破坏。
上一篇:调研型检察官的成长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