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纳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推计划的企业,按照上年度月均实缴工会经费的60%,分别给予不超过10万元、2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工会经费补助……近日,沈阳市总工会发布《关于助推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打出企业“产改”助推政策组合拳。
《措施》围绕培育指导、政策引导、助力成长、服务保障、阵地建设、经费补贴和社会宣传等7个方面制定了20条支持措施,惠及沈阳30多个行业、1030家培育对象企业、37万名产业工人。
突出“一链一品”带动作用
为深入推进“产改”工作,今年以来,沈阳市总启动了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培育工程,构建“定标—培育—助推—评价”闭环机制,努力打通“产改”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
培育工程聚焦“四有”“七好”企业,即有组织领导、有规章制度、有工作成果、有经费保障;党建工作好、文化建设好、民主管理好、人才培养好、职业发展好、服务保障好、薪酬待遇好培育标准,指导企业细化“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突出“一链一品”工作特色,带动全产业链培育工作实现突破。
“围绕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沈阳市总精心打造汽车产业链劳动竞赛、国防系统班组长建设等一链一品‘产改’项目,释放链主企业资源。”沈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达成目标,沈阳市总组建起一支200余人的市、区两级“产改”指导员队伍,面向1030家培育对象进行巡回指导,量身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工作方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鼓集团等龙头企业通过创新工作室联盟、“一匠一课”技能培训等共建项目,为链上中小企业补齐“产改”工作短板,今年以来培训人数达4.8万人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49项。
“硬核”措施助发展
为强化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培育对象的工会经费保障,沈阳市总对于获评沈阳市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成效显著的企业,按照上年度月均实缴工会经费的60%,最高给予8万元一次性工会经费补助;对纳入市总工会、省总工会、全国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推计划的企业,按照上年度月均实缴工会经费的60%,分别给予不超过10万元、2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工会经费补助。
“除了给予工会经费补助,我们还提供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沈阳市总工会改革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说。比如,支持企业参加在职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将综合互助保障、住院津贴互助保障、女职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障、意外伤害互助保障会费补助额度由20%提升至40%,重大疾病互助保障会费补助额度由60%提升至80%。
同时,支持企业参与“求学圆梦行动”项目;支持企业产业工人参加市总工会开展的各类技能人才培训;优先推荐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认定沈阳工匠、辽宁工匠、大国工匠;对企业推广落实“新八级工”制度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优先推荐企业产业工人参评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此外,沈阳市总还联合沈阳市直单位开展“送培训”“送政策”“送文化”活动,将70%以上阵地设施建设向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倾斜,对企业建设工间活动站、职工书屋、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女职工关爱室分别按规定给予4万元至9万元、3万元至10万元、5万元至10万元、1000元至3000元的相应资金支持。
推动企业和产业工人双向赋能
“我们开展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培育工程,就是要通过培育一批领军标杆企业,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激发沈阳全市企业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和产业工人队伍形成双向赋能的新发展生态。”沈阳市总工会改革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客观公正评价企业“产改”工作,沈阳市总引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权威第三方,研究制定考核评价细则,组建由院所专家、产业工人(工匠)和市级工作专班代表组成的联合考核评价团队,突出产业工人满意度和劳动用工规范性一票否决条件。
培育工程启动以来,激活了企业“产改”的一池春水。沈阳各级企业参与热情高涨,截至目前,覆盖职工约占沈阳市产业工人总数的1/4。
沈阳远大企业集团、沈阳马卡智工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强航时代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纷纷探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选树更多工匠人才先进典型;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选全国总工会“产改”助推计划,标杆效应加速形成。
今年,沈阳市总将在全市1030家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培育对象中,培育约300家产业工人友好型企业,选树约100家打造一流产业工人队伍成效显著企业,以点带面,辐射全市企业积极落实“产改”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让“产改”工作在企业铺开、在企业落实、在企业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