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四川在线
近期四川的天气真是变化无常,“暴雨+闷热”模式,着实让人难以忍受。高温高湿天气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7月12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汛期饮食安全消费提示,一起来关注。
一、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和加工用水卫生
专家指出,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如果是食用受到洪涝污染影响的食物,将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引发腹泻、痢疾等,甚至导致传染性疾病流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和消费者务必注意,不要用被洪水淹没、浸泡或已经发霉变质的谷物或其他食物作为原料加工生产制作食品,不出售、不购买、不食用被洪水或雨水浸泡的预包装加工食品,不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洪水。如供水系统受到洪水影响,在重新使用前应确保使用的水源安全无污染,必要时应进行水质检测。不用洪水洗餐具或冲洗食物,不随意捡拾洪灾水域漂浮物,或洪水冲刷地面后留下的动物尸体或野生植物,包括野菜和野果等。
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接触过洪水后要洗手,刀、板和盛装熟食的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滚开的水或蒸煮等方式消毒杀菌。洪涝灾害过后要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防止蚊蝇孽生,保证环境清洁卫生。要及时对食品生产加工的设备、设施、用具和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提倡文明用餐,使用公勺公筷,减少食品浪费。
三、食物要烧熟煮透并合理储存
合理储存。汛期高温高湿,尽量不要一次采购和储存大量食材,避免长时间储存造成食物腐烂或变质。短期存放食物应注意低温、防尘、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不要食用。
烧熟煮透。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存放,少吃冷荤类菜肴,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洪涝期间食物不宜保存,特别是受灾群众聚集地或参与救灾人员的食堂,要按需加工食物,不要食用剩饭剩菜,如不可避免,应及时分类冷藏保存,再次使用时务必彻底加热。
均衡饮食。汛期天气热,人体大量出汗,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易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情况。要注意科学饮食,荤素搭配、蔬果兼顾,特别要保证孕妇、少年儿童及老年人的营养摄入。此外,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下一篇:周末宅家追剧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