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东野圭吾上院线了。”
今年的暑期档电影,主题从赛车、科幻,到动漫、古装,可谓元素众多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7月5日上映的悬疑电影《恶意》,率先因题材和片名“意外”吸引了一波关注——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虽然同是现实主义、悬疑题材,但此《恶意》并非彼《恶意》。
电影改编自韩寒发起的“ONE·一个:故事大爆炸”征文大赛中的获奖作品《恶女阿尤》,讲的是近年全民热议的社会话题“网暴”。
其实抛开种种误解,海报上编剧陈思诚的名字,和张小斐作为一番大女主出现,已经将观众的好奇心拉满。
前者是中国百亿票房男导演,爆款制造机。
后者则是百亿票房女演员、金鸡奖影后。
面对这次合作,有网友如此评价:
“继贾玲后,张小斐攀上新高枝。”
“又是一部爆款无疑。”
(图/《恶意》)果然,不出意外还是出了意外——
电影上映首日(周六)票房只有2000多万,经过四天攀爬票房才达成1亿小目标,表现远不及预期。
业界估计,《恶意》将打破陈思诚和张小斐各自电影的最低票房纪录。
面对票房滑铁卢,一时间网友也错愕了:
是陈思诚的悬疑宇宙失效了?
还是离了贾玲的张小斐,真的不灵了?
看完《恶意》后社长只想说:糊得不冤。
(内含大量剧透)
全员“恶女”
先来看看《恶意》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故事发生在虚构城市滨江,阴冷潮湿的雨夜里发生了一起双人坠楼案件。
死者是医院的病人、年仅十岁的“抗癌网红”静静,而一同坠楼的医院护士李悦,则命悬一线被送进ICU病房。
(图/《恶意》)
自媒体主编叶攀(张小斐饰)闻讯赶到,并目睹了死亡女孩的妈妈尤茜(梅婷饰)指控凶手:
“她(静静)是被那个护士推下去的!”
(图/《恶意》)事发后,一场舆论海啸由此引发,全网都在追问:
“到底谁是真凶?”
很快,护士李悦就被网友“开盒”大量私生活照片,成为了全民眼中艳曲淫声的“恶女”。
(图/《恶意》)紧接着,死者静静的母亲尤茜被曝怀孕,一同被挂上网的还有一段对患癌女儿见死不救的视频。
一夜之间,尤茜从不离不弃的“最美母亲”,变成了人人喊骂的“滨江恶母”。
(图/《恶意》)随着剧情不断反转,真相似乎不再重要。
当不断有女性角色陷入舆论中心成为被网暴的对象,全民追问的那个问题也悄然变成了:
“到底谁是恶女?”
(图/《恶意》)不难看出,“恶女”两个字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
这里的恶,表面是说在凶案中作恶的女性,实际是指看似有“道德瑕疵”的女性。
说到这里,电影接下来的情节也就不难猜了——
“恶女“这一标签,最终还是轮转回了叶攀自己身上。
作为主编,她曾报道过静静一家的遭遇,因此一直紧跟线索全力追凶。
随着她发出的稿件不断登上热搜,从追问医院失职,到“揭露”李悦道德败坏,再到意外发现母亲尤茜似乎“没那么简单”,一个个人物,被她有意无意推上了风口浪尖。
(图/《恶意》)直到真相大白,她才发现自己一直坚持的客观和真实,只不过让她变成了网暴中的一片雪花。
面对全民道德审判,叶攀成为最大“恶女”。
(图/《恶意》)叶攀的形象坍塌,是有迹可循的。
“两个小时,我要看到她上热搜。”
一开口,把实力和野心摆上台面的同时,也让人看到这个职业背后让人胆寒的冷漠。
(图/《恶意》)而电影的高光时刻,也在张小斐饰演的叶攀身上——
被舆论反噬时,她那一张血泪交织的脸。
“站在舆论风暴中心的她,半边脸是渴望看透真相的理想主义,另半边脸则是迎击现实暴力的献血淋漓。”
至此,电影的主题“网络暴力”也就有了具象化的符号呈现,这个亮点还是张小斐自己设计的。
(图/《恶意》)电影上映后,宣发同步发力。
试图将“恶女”变成思想钢印,反复打进观众心智。
一边,张小斐谈及自己对于“恶女”这一设定的揣摩:“叶攀是一个非常复杂,有点亦正亦邪的媒体人。”
导演来牧宽也表示:“她(张小斐)是叶攀最好的人选,没有之一”
另一边,则围绕“张小斐版恶女”大力刷屏社交媒体——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但如此种种,并不能改变《恶意》上映即扑街的事实——
豆瓣开分6.3,勉强越过及格线,有超过66%的观众打出3星及以下评分。
从电影院出来的观众,似乎对这样的“恶女”并不买账。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恶意”来自哪里?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贴近社会问题本是好事。
打开互联网,从粉发女孩郑灵华、寻找亲生父母的刘学州,到打赏外卖员的上海女孩,再到武汉坠楼妈妈……
不断有人在“匿名狂欢”中失去生命,天下苦网暴久矣。
(图/《恶意》)因此,电影试图通过“恶女”回击现实,让网友在发言前多多反思“想一想,再想一想”,理论上也是没有错的。
但剧本立意正确,并不代表电影就能打动观众。
这一波对社会议题的反思之所以失效,甚至被嘲。
原因太多,一个一个聊。
最明显的,当然是剧本套路太旧、太老、太拼贴怪。
电影开头故弄玄虚“点赞一百万就能让一个有罪的人去死”的社会实验,在《黑镜》的“全民公敌”中早有相似情节。
《黑镜》第三季)
此外,抛开2012年国内就有过以“网暴”为主题的《搜索》不谈。
《恶意》的人物设定和反转设计,也在另一部豆瓣评分5.6的电影《热搜》中有过“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区别”的呈现——
主人公的职业同样是自媒体主编,同样为了打造爆款文章冲上热搜,间接造成了人员死亡。
而故事结局,竟然也是女主选择将舆论之火引向自己。
(图/《热搜》海报)其次,便是剧情的悬浮,让《恶意》的批判显得隔靴搔痒。
一面声称贴近现实,描绘互联网杀人不见血之残酷。另一面却塑造了一个玄幻的网络生态。
可以直闯事故现场,手眼通天的新媒体主编叶攀;主角所在的结合了纸媒、电视台、MCN、自媒体公众号的缝合工作环境;喜人们客串up主指点江山,但现场直播、大谈案件却没有违禁词提醒......
并不落地的“现实向巨作”,配上拔高的道德主题。
在几番索然无味的反转之后再上价值,浓浓的说教意味便让人如坐针毡——
(图/《恶意》)“每个人都不为最终结果负责任的时候,道德的消失点就产生了。”
“我不想把世界让给讨厌的人。”
以至于,当人们走出电影院只剩几个所谓金句回荡在脑海里,关于剧情的记忆只剩PPT。
“又花钱去电影院上了一堂思政课。”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此外,电影剧情的不合理,也让“恶女”处处显得业余且降智。
很多观众直呼:看完电影只感受到了编剧——也就是陈思诚的恶意。
陈思诚,
只需轻轻出手
众所周知,陈思诚的悬疑宇宙中,“悬疑的逻辑”本身是最不重要的。
《恶意》也如此——线索是无用的、破案是靠路人的、调查是被戏耍的、坏人都是被冤枉的......总之剧情是充满bug的。
尤其最重要的角色叶攀,塑造的很难让人信服。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按设定她是传统媒体出身的自媒体人,是时刻把 “新闻的严谨性”挂在嘴边的厉害角色。
但第一波去医院暗访就暴露了身份。后续访谈莽撞开直播造成事故。
一篇重要的稿子,还没完成核查,就开着电脑离开办公室……她还在当事人家中了解真相,那边,稿子已经被追求热度的上司直接发布了。
获取新闻素材时不做交叉验证,自己的态度更是前后矛盾,像是两个人。
听到尤茜说是护士推女孩下楼,明明此前,叶攀还对实习生说“可能是尤茜情绪太激动了”,面对尤茜本人,她也质疑“姐你确定看清楚了吗,天那么黑,还下着雨”。
后一秒却突然降智,就因为尤茜强调了一遍“是我亲眼看到的”,就直接组稿通发,暗示“私德有问题的护士行凶”。
结果就是,“次次不严谨,次次被网暴”。
(图/《恶意》)最终事情的解决也并不困难,但很荒谬。
办案人员不小心听到工人谈话,才知道医院旁边有个能拍到案发现场的监控,顺利调取监控,监控顺利拍到,真相顺利大白。
回看整部电影,全靠没疑硬悬在拖时长。“一条微博就能讲清楚的事儿,愣是靠恶女这一剂猛药撑了100分钟。”
(图/《恶意》)陈思诚的短板,《恶意》没有补齐。
但他擅长的对社会议题、性别形象的操弄,《恶意》却一并继承了。
和叶攀的态度一样莫名其妙的,是她对女性角色的态度。
前一秒还信誓旦旦说“重点放在医院监控缺失”,警示下属“李悦的私生活能说明什么啊”。
后一秒突然说出:“既然她作,我们就成全她”。
(图/《恶意》)以及,叶攀作为一个有多年经验、做过抗癌报道的记者,不可能不了解有大量患者家人在照料过程中会产生放弃念头,但还是第一时间写文直指尤茜。
(图/《恶意》)不是叶攀一个孤例。
护士李悦怀疑尤茜是恶母;尤茜与网友一同对李悦进行荡妇羞辱;叶攀被流量玩弄,有意或无意地促成了舆论对李尤二人的伤害。
最终“恶女“这一标签,在三人间流转,似乎造成一种既无辜、又自食恶果的观感。
看完后只会一头雾水:“这几个女人之间的恶意几乎是突如其来的啊。”
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了极为反常的男性角色塑造。
当李悦被全网羞辱时,是她帮助过的男生设局澄清。
(图/《恶意》)当尤茜在酒吧卖酒为女儿治病时,是靠老同学“救风尘”,后续他和尤茜结婚,成为全力救治继女的好丈夫、好爸爸,十足大善人。
(图/《恶意》)当李悦身陷小三传闻被原配殴打后,渣男出面表明,“与老婆早就分居,但她不愿意离婚签字”——
他一身清白,三言两语制造了一个“疯女人”大婆。
(图/《恶意》)剧情中最为刻意的一笔,是女网红在直播间煽动情绪、网暴尤茜时,断言:“一定是怀了二胎男宝,不想要治疗女儿了。”
后续尤茜便对着观众表明,她怀的是个妹妹。
不落任何话柄,极尽“阴阳”篇幅,这就是陈编的功力。
正如网友所说,“看似关怀很多,其实议题早沦为叙事标签,并把标签当成武器,将社会中对女性的恶意化身奇观。”
(图/《恶意》)回过头来看,就连立意也堪称“诈骗”。
电影的立场似乎是反对“荡妇羞辱”“制造恶女”。
但讽刺的是,虽然名为恶女,但李悦与尤茜除了对彼此的偏见,本质上几乎没有真正的“瑕疵”。
最终她们得以逃脱恶女审判,不是基于制作方对女性复杂面向的理解。
而是因为澄清了误解,恢复了无污点的身份。
恶女洗了把脸,又被颁了好女人奖状。
(图/《恶意》)至此,《恶意》已然从社会寓言降格成一场精致的感官刺激。
化用电影中讽刺网民的一句台词,“《恶意》又何尝不是一部“情绪电影?”
一番折腾之后,即使是张小斐主演,梅婷演技派加持,也没办法挽救这部电影口碑扑街。
甚至金鸡影后张小斐,也被打上了“只适合小品和网大”的标签——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归来仍是
“斐玲组合”?
不得不说,“恶女”设定对张小斐来说,本来应该是一次突破。
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她乘着54亿的票房一朝成名,成为全网人心里温柔朴实的“国民妈妈”。
2024年的《热辣滚烫》里,尽管她饰演的是刻薄自私的姐姐乐丹,甚至和贾玲饰演的妹妹乐莹在饭桌上扭打成一团。
但人物仍然拥有善良、温情的弧光和层次感。
(图/《热辣滚烫》)
也恰恰因为这两部电影的成功,张小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玲女郎”,跻身顶流。
此后,她在影视圈默默打拼多年的经历,才逐渐被大众看见。
从籍籍无名十五年,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离开贾玲之后,人们一直期盼着张小斐能有更多好本子。
而当初贾玲说出的那句,“小演员快变成大腕吧!你离变成姐的偶像就差一部戏了!”
至今都被人们视为一句含着魔法的告白。
大火之后,张小斐本人也不止一次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选择剧本的标准是故事与人物的发挥空间,在未来非常愿意继续跳出舒适圈。
在谈及未来的演员道路时,她也坦言,“希望在不同的赛道跑一跑。”
结果,有了2023年的《拯救嫌疑人》——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悬疑破案题材,职业女性设定,豆瓣5.8分。
不少观众冲着张小斐走进电影院,但出来后纷纷表示“谁来拯救观众啊”。
(图/《恶意》)回看此次《恶意》中叶攀这个角色,可谓《拯救嫌疑人》加强版。
剧本的拉垮并没有给她的演技太多发挥空间。
甚至是电影宣发中多次提及的“恶女抽烟镜头”,也由于太弱的剧情衔接而稍显突兀。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当电影塑造的是一个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主角时,换成谁来饰演叶攀,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而所谓“爆发力的演技”,也在电影动不动铺垫高潮音乐的操作中,吞噬殆尽。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张小斐为挑战银幕精英形象,甚至专门学了抽烟,观众感受到的只是——
“只有人设,没有人物。”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斐闻女友·张小斐)张小斐红了,但她所接手的作品,似乎还都不够真诚。
眼下,面对观众的再次失望,再次提起那句“只差一部戏”已经略显尴尬了。
从待播的几部戏来看,电视剧《警察官与少年》,题材上疑似撞款《少年法庭》;
2026年的《女足》题材抓人,但由于观众对周星驰近年表现不满意,对影片质量存疑。
唯一值得期待的是《转念花开》,是贾玲的第三部电影。
兜兜转转,归来竟仍是“斐玲组合”。
(图/社交媒体平台截图)事实上,张小斐如今的处境在影视圈并不少见——
前有章子怡曾被困在玉娇龙的角色里,此后演什么戏都不对;后有汤唯因《色戒》成名,此后数十年被公众认为“没有演技”。
不难看出,问题不仅关于剧本、人设,或是演技。
还有,当“x女郎”成为一种相似命运的诅咒,作为女演员该如何挣脱?
在一次采访中,当被问及爆红之后心态上有没有变化,张小斐说了这样一句话:
“其实我一直以来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做好每天的事情。”
不停下脚步,不放弃尝试,或许就是最朴素的答案。
一直待在牌桌上,直到摸到那张属于自己的牌。
下一篇:国乒混双独苗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