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灰鸽叔叔
1、最近发现,有些活儿就是会做着做着叠加的。这就意味着签合同的时候,要签一个弹性合同,不然就会陷入一种商业和道德的纠结里。比如,一开始是讲课,讲着讲着就会有修改建议,改着改着就觉得不如帮忙直接写了吧……最后的工作量很难精准化。但合同上可能就是只有“某项目多少费用”——后面的事情一定会有吧,也不一定,多一件就要补一个协议吧,大多数情况下也实在多余,我也得琢磨琢磨到底该怎么设计。既能有人情,又能兼顾舒适度。
2、有一个日常写稿项目需要重新签约。主要原因其实是节目组也遇到了一些市场挑战。这档节目的江湖名望其实非常高。高到什么地步呢?很久以前我采访全国两会的时候,大家在住地把它作为内容发展的学习对象。现在也不知道它会不会有变化,如果变化比较大,可能许多自媒体也会缅怀的吧。
3、周初去一家特别大的企业讲了好几个月没讲的舆情故事。课件里新加的内容可太多了。从特厨隋卞到破窗铁路,都跟故事会似的。讲完后发现还能加,比如血铅含量什么的。现在公共事件的舆情应对水平,其实比五六年前要差很多。我觉得也算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向前冲”领养的项目主体在我们区,大家在互联网上也许看到过他们的身影,有一个老爷叔特别有影响力。在聊天时,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运作困扰,“公益”是一件好事,但有时候也会形成一种“绑架”:靠着打赏或者筹款终究不是一个持续性太好的做法,但直接卖货又会面临非常苛刻的评价,不稳定,甚至“贴钱做”,多少会让人为难。我琢磨了一点鬼主意,看看未来有没有用吧。
5、作为上海市闵行区宠物服务协会理事,推荐协会公众号:
6、《给孩子的商业周刊》每周都会确定四个主讲案例,以“一大三小”的形式呈现。基本上“大”的会在周四确定(不然资料检索和撰写来不及),三个“小”的会在周初和周末“看到好的就搜集下来”。比如本周第一个定的是“泡泡玛特申请注册LAFUFU”——这个只是由头,当然不会就读一遍新闻。知识点是“防御性注册”以及“那些申请防御注册的商标,到底能不能通过”“这些商标能不能真的用起来”。
7、《少年经济学院》新一册暂时命名为《太好玩的商业》——其实按我的脾气,改成《不太好玩的商业》更有意思。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不好玩”的占比确实也更多些。
8、王国之泪152个神庙都开完了(有几个是儿子帮忙开的,有些操作实在太枯燥了),我们可真是太厉害了。坚持不去救公主,必有回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