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曾柯权 陈锴跃
7月11日,广东揭阳东粤化学全球首套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工业化装置完成72小时连续投料运行,宣布试产成功。这标志着全球首个连续化、规模化废塑料化学循环项目通过工业化验证,为废塑料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产业化路径。当日下午,广东省新闻办在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项目突破性成果。
“一步法”工艺颠覆传统
“这好比酿酒从‘先煮粮后发酵’升级为‘直接发酵’。”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功在发布会现场介绍,该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全球首创的“一步法”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与传统“先热解制油、再加工”的两步法不同,新技术可直接将混合废塑料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省去复杂分选环节,产品收率高达92%以上。
“我们也没想到一次裂解出来的最重的东西那么轻!”在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张新功十分自豪地向记者展示首次产出的“塑料裂解轻油”,用废塑料炼出来最重的部分还达不到总量的20%。
“我们不仅打破了分选难、流程长、收率低、能耗高的行业瓶颈,更构建起从废塑料到高值原料的全链条循环体系。”张新功说道,未来,将分两步推进产业化:短期聚焦20万吨/年示范项目稳定运行,长期规划建设300万吨/年产业基地,打造全球首个废塑料绿色循环产业集群。
除了科技含量高、增效潜力高等特点之外,该项目技术还打通了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破题之路。
当前,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处副处长简威表示,该项目构建了从回收到化工原料的完整闭环,填补了低值废塑料治理技术空白,已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三年工程一年做成”
东粤化学项目成功经验的核心密码,还在于政府效能与市场活力的深度耦合。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四新”融合创新的典型项目,该项目自立项以来就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面对高精尖技术落地的复杂挑战,揭阳市委、市政府统筹资源、破除壁垒,各部门协同作战、并联推进,将该项目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标杆项目、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建设的“灯塔”和“窗口”,探索实施一系列创造性的服务举措,最终实现“三年工程一年做成”的效率奇迹。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介绍,接下来,省工信厅将继续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店小二”,发挥东粤化学项目的示范效应,支持揭阳以广东石化、东粤化学等重点项目为牵引,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延链补链强链,高水平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和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