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周惠斌
作家冰心的祖籍地福建长乐,是盛产茉莉花的地方,出生地福州则是中国花茶的主要集散地。冰心从小生活在嗜茶之家,自幼喜爱饮茉莉花茶,她晚年时曾说:“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而我们的家传却是喜欢茉莉花茶,因为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的清香,还带有馥郁的茉莉花香。”可以说,冰心与茉莉花茶结下了一生情缘。
冰心的祖父谢銮恩是个老茶客,喝茶非常讲究。冰心回忆自己童年从山东回到福州,看到家里人用竹管把屋檐上的雨水引到大木盖上开了小盖的大水缸里,泡茶时打开小木盖,舀出存储的雨水来煮沸。祖父说:“雨水是净化了的,没有土味。”冰心后来随父母迁居北京,看见父亲在盖碗里放了很多茶叶,足足有半杯,说是要使茶香盖过水味。冰心总是先倒大半杯开水,然后从父亲的杯里,兑一点浓茶,颜色是浅黄的。
抗战时期,冰心举家迁往重庆郊外的歌乐山,她在文章中写道:“一面用‘男士’的笔名,写着《关于女人》的游戏文字,来挣稿费,一面沏着福建乡亲送我的茉莉香片来解渴,这时总想起我故去的祖父和父亲,而感到‘茶’的特别香冽。我虽然不敢沏得太浓,却是从那时起一直喝到现在。”
冰心与作家老舍情谊深厚。当年,老舍和朋友们经常去冰心家做客,冰心总是用家乡的茉莉花茶款待他们。1939年,老舍写了一首七律《赠文藻、冰心两先生》,记述了烽火岁月中他们寓居雾都,喝茶小聚,苦中寻乐,与孩子们争食糕点的欢愉时光:“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且共儿童争饼饵,暂忌兵火贵桑麻。酒多即醉临窗卧,诗短偏邀逐句夸。欲去还留伤小别,阶前指点月钩斜。”
1955年12月,冰心以人大代表身份回福建视察,这是她时隔40多年后首次返乡。在一个月的行程中,她走访了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后来在散文《还乡杂记》中写道:“我所到过的亚、非、欧、美各国都见到辛苦创业的福建侨民……在他们家里、店里,吃着福州菜,喝着茉莉花茶,使我觉得作为一个福建人是四海都有家的。”
1986年12月,冰心在一篇仅400余字的散文《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中写道:“现在我自饮或待客用的茶叶也还是茉莉花茶。一杯浅橙黄色的明亮的茉莉花茶,茶香和花香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啜饮之后,有一种不可言喻的鲜爽愉快的感受,健脑而清神,促使文思流畅。”1989年10月,冰心时年89岁,创作了一篇千字散文《我家的茶事》:“现在我是每天早上沏一杯茉莉香片,外加几朵杭菊。”
家乡人大多知道冰心钟爱茉莉花茶,因此去北京看望她时,总是不忘带上一份茉莉花茶。1990年底,冰心的女儿吴青自福建返京,家乡友人买了两罐茉莉花茶托她转送冰心。数日后,冰心专门写信表示感谢:“小女回京,奉到您赐我的茶叶两罐,不但容器好看,茶叶更有乡味!不胜感激!”茉莉花茶浸润了故乡的温度,承载着故乡的记忆,成为冰心思念家乡的情感寄托。
冰心晚年在自家大门贴了“医嘱谢客”四字,但她对来自故乡的亲友总是破例接待。一如《世纪同龄人的乡思——冰心侧影》中描述的:“大门敞开着,从屋里飘来一阵我们所熟悉的香味。没错,家乡的茉莉花香!清清的,淡淡的,撩人乡思的香味啊!我们走近了客厅,只看见一位熟悉的、慈祥的老人从八仙桌边拄着木拐杖站了起来,朗声说道:‘知道你们要来,瞧,我都沏好了家乡的茉莉花茶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