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是煤电容量电价政策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全年全国煤电机组累计获得容量电费950亿元,折度电容量电价为2.07分/千瓦时,主要发电企业容量电费获取率接近90%。容量电价通过固定成本回收机制缓解了煤电企业因利用小时下降导致的经营压力,推动煤电机组向“兜底保供和系统调节”功能转型。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表示,容量电价在推动煤电转型升级、稳定煤电收益预期、激励机组顶峰发电、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煤电企业功能定位转型,提升系统容量充裕度。为长期全额获得容量电费,煤电企业积极推动现役机组灵活性改造应改尽改,主动适应系统兜底调节功能定位,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调节性能,为系统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建设,提升系统容量长期充裕度。
稳定煤电企业收入预期,优化电源投资结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为煤电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助于降低市场化交易波动对煤电企业收益的影响,缓解煤电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强投资者对煤电项目的信心;同时引导煤电企业更加注重发电容量的建设和维护,促使企业投资于更高效、更可靠的煤电设备,提高煤电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灵活性,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煤电机组顶峰能力,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容量电价实施后,煤电企业自发加强燃料采购、生产和营销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同时优化缩短机组检修工期,力促机组尽早并网运行,以期获得最高的容量电费。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机组非停率保持较低水平,最高出力明显增加,顶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促进新能源发电发展,助力电力市场绿色低碳转型。政策通过将煤电企业收益与发电容量挂钩,引导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有效弥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短板,平常时段为新能源发电让出空间、高峰时段继续顶峰出力,对促进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和发电装机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煤电转型,韩放建议,要根据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建设情况加快落实成本回收比例。在能源转型不断加快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建议对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地区、连续结算试运行地区以及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明显地区,研究在2026年进一步提高容量成本回收比例。同时,明确跨省跨区送电机组的容量电费分摊方式。“部分跨省跨区送电配套煤机容量电价执行困难,煤电机组外送容量电费执行方式不确定。建议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完善费用分摊协商机制,同时探索依据峰荷时段的容量保障价值作为完善容量电费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