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妇女报
武陵女子民兵志愿宣讲队走进柳叶湖富基小学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 徐源/摄□ 黄永勇 李亮亮 程震寰 郭慧炯
七月的沅澧,蝉鸣四起。湖南省常德市河洑镇南湖社区的老榕树下,几张长条凳拼成临时舞台。伴随常德丝弦悠悠响起,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姑娘一亮嗓,就吸引了附近的群众纷纷围过来,这支民兵志愿宣讲队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
地处湘西北的常德市是革命老区,也是兵源大市、优抚安置大市,现有1万余户现役军人家庭和17万余退役军人,今年第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2017年,常德市武陵区一支由烈士子女、退伍女兵、军属军嫂等组成的女子民兵宣讲队应运而生。她们结合传统特色文化宣讲党的政策、革命故事、国防知识,还积极关爱军人军属、退役老兵、困难家庭,以点点星火温暖千家万户。
初心映军魂:你筑国防我传星火
“2016年退役后,我回到街道从事武装工作,看到有些退役军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曾服役于边防缉毒一线的唐鸿毅牵头12名有着共同情怀的女性,成立了女子宣讲队。
成立之初,因无资金、无政策、无编制,几名军嫂、退役女兵自筹资金开展慰问老兵活动,利用休息时间走街串巷做政策宣传。渐渐地,越来越多女性加入进来。
常德市二中“国防班”教官李陈凤在电视上看到宣讲队的新闻,给唐鸿毅写了一封信,如愿加入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时,12岁的李陈凤被屏幕中救灾的解放军深深震撼,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由于身体原因,她无缘军旅,现在却以另一种方式投身国防事业。
虽身份各异,但女子民兵志愿宣讲队的队员们都怀揣着对国防事业的热爱,对志愿服务的热忱,集结在迷彩绿的旗帜下,奔赴全区的大街小巷、社区村落。姜微,烈士姜开斌的女儿,带着父亲的故事、家乡英雄的事迹,登上一个个讲台,传承父亲遗志。彭兰花,前仪仗队员,从仪仗大队礼宾枪到宣讲队话筒,她把对军旗的眷恋化作国防教育星火,累计为上万名学子宣讲。苏林,现役军人家属,当丈夫在哨所写下“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家书时,她在宣讲队备课笔记里写下“你守国门我传星火”的誓言。
在这座城市里,这群年纪不同、性格迥异的女孩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用“军心”奏出一曲美丽壮歌。
融合求创新:“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你们是卖什么保健品的?”想起这句话,指导员潘婷就有些尴尬。“队员们刚开始进行宣讲服务时,由于形式比较单一,经常闹乌龙。”
队员贺琪伦第一次宣讲,讲的是开国少将潘振武的故事。由于在潘将军的母校演讲,她格外重视,1000余字的讲稿修改了7遍。但天公不作美,宣讲当天,大雨倾盆,讲到关键处的贺琪伦顾不了其他,任由雨水从头顶滴落。等讲完时,她发现只有两个小女孩还在倾听。
“当时第一感觉是好狼狈,但看到那两个孩子,我觉得必须把这件事做完。”贺琪伦说,她并不是个胆大的人,小时候因为车辆太多都不敢过马路,有一次还是几名战士路过护送着她过去。“那抹绿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痕,我一定要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没有华丽的舞台,就以街头巷尾为阵地;没有专业的设备,就用自编自导的节目传递心声。快板歌舞、常德丝弦、深情朗诵,这些充满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表演形式,成为她们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后来,她们得到地方党委和当地人武部的大力支持,制定了《武陵女子民兵志愿宣讲队管理办法》,队伍管理培训、工作纪律、薪酬待遇、考评奖惩等,一一理顺了机制。同时,她们聘请非遗传承人、艺术领域专家等为“荣誉队员”,定期为她们进行培训指导。
“越是‘兵强马壮’,越要与时俱进、协同发展,在实践中不断积蓄力量。”武陵区人武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初12人的“单兵种”,如今已发展为宣讲、文艺、轻骑、志愿服务等多个分队,100余名女性加入女子民兵志愿宣讲队,60余名“荣誉队员”常态化参加各类活动。
从街头巷尾到演练一线,不知不觉中,曾经的“草台班子”蜕变成一支专业宣讲队伍。
奉献敬青春:点点心火汇聚澎湃力量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这是武陵女子民兵志愿宣讲队对这座城市的承诺,也是她们对自己初心的答卷。
“李教官,今天我5公里测试全连第一。”周六晚上,李陈凤又一次接到学生小马的电话,这是她带的第二届“国防班”的学生。“每次发手机都会先给我打电话汇报近期的情况。”谈起小马,腼腆的李陈凤难得地露出自豪的表情,“因为她是单亲家庭,上学的时候正好又是叛逆期,所以带她们班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她。”
起初,小马对李陈凤并不在意,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这个教官对于工作有种近乎偏执的负责。终于有一天,李陈凤和她聊起了自己炽热的军旅梦,从梦想的破灭聊到加入民兵队伍,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小马似乎明白了那个撑着李陈凤的“梦”。
一天,李陈凤收到了小马妈妈寄来的一封感谢信,那时她才得知,小马已偷偷报名参军。“当时我眼泪一下就掉出来了,不知是因她的选择而欣慰,还是她替我完成了我想实现的梦想。”
她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在福利院,她们用快板、歌舞传递关怀,让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定期看望慰问抗战老兵、失独家庭、困难家庭,陪老人聊天、帮家庭解决生活难题;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孩子们完成“微心愿”,一本课外书、一个新书包,都承载着她们对孩子的关爱。队伍成立以来,累计帮扶慰问1250人次,慰问抗战老兵及困难群体376户,帮助51户困难群众实现心愿。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英雄刘湘桂春节第一次走进电影院,陪伴他的是苏林的一双儿女。连续6年的陪伴,让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兵赵惠泽的父亲参加革命后壮烈牺牲,多次找寻父亲陵墓未果,潘婷联合武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经过3个月的联络,86年后让父女俩终再“见”。
自成立以来,武陵女子民兵志愿宣讲队累计参加活动700余场,受众达40万人,在线志愿服务时长超9000小时,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