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您的账户异常,请立即配合调查!”2025年4月,中国银行沈阳分行苏家屯支行与自贸区支行接连上演“反诈阻击战”——2万元涉诈资金在柜台取现时被警银联手截停;12.9万元养老钱因一通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险遭转移。
银行员工凭借敏锐洞察力与标准化应急预案,与警方无缝协作,仅用48小时斩断两条诈骗资金链。两起案件的成功处置,不仅为客户挽回14.9万元损失,更揭示当下电信诈骗的新趋势:从“快速取现”到“远程操控”,骗子正不断升级话术与技术。
案例
1
一句“系统故障”牵出洗钱暗网
时间:4月8日14:40
地点:中国银行沈阳分行苏家屯支行
人物:客户李某、银行柜员、反诈民警等
“取2万元现金,马上!”柜台前,李某紧攥银行卡的手微微发抖,额角渗出细密汗珠。柜员张莉注意到异常说:“先生,取款用途方便说明吗?”李某眼神躲闪:“私人用途……别问了!”
张莉迅速向副行长王涛递出暗号——敲击三下键盘。王涛查看账户流水显示,该卡近一周密集接收多笔小额转账,随即触发“涉诈账户模型”警报。为拖延时间,张莉谎称“系统需要升级维护”,暗中启动警银联动预案。
5分钟后,两名便衣民警抵达网点,以“配合调查账户异常”为由将李某带离。经查,李某通过社交平台兼职广告结识诈骗团伙,以“每笔提成5%”的承诺提供银行卡洗钱。次日,2万元赃款被全额返还至受害人账户,李某因涉嫌“帮信罪”被行政处罚。
警醒意义:
“帮信犯罪已成电诈‘帮凶’!”反诈民警指出,部分年轻人因法律意识淡薄,轻信“出借银行卡赚快钱”话术,最终沦为诈骗链条一环。银行提醒:“凡拒绝说明资金用途、催促快速交易的客户,务必提高警惕!”
案例
2
一通“洗钱指控”后养老钱险丢
时间:4月14日10:00
地点:中国银行沈阳分行自贸区支行
人物:老年客户王某夫妇、女儿、运营副行长等
“‘警察’说我爸的卡涉黑,我妈要转钱到安全账户!”营业厅内,王女士搀扶浑身颤抖的父母冲向柜台。副行长李萌查询发现,老人社保卡前一天被远程开通手机银行,已分三笔转出3万元。
诈骗细节还原:
“您涉嫌洗钱,需立即下载软件配合调查!”前一日,王某夫妇接到“+00”开头的境外电话,诈骗分子诱导其开启屏幕共享,远程操控手机银行转账。所幸王某女儿及时发现并挂失账户。
银行方获悉后,启动“双保险”战术:
封堵非柜面漏洞:由于账户开户行在外市,李萌立即限制其手机银行、ATM等渠道交易;
资金紧急转移:解除挂失后,将剩余12.9万元转存为定期存单,密码同步重置;
反诈课堂现场教学:柜台前,李萌解析“冒充公检法”“屏幕共享”陷阱,老人频频点头说:“再也不敢乱点链接了!”
3
种迎战
机制
通过“警银通”等实施全面阻断
在两起案件中,中国银行沈阳分行与反诈中心形成3种“迎战机制”:
秒级响应网:柜员发现异常后,3分钟内通过“警银通”App上传线索,民警同步启动研判;
账户速冻术:2025年累计拦截可疑交易47笔,冻结涉诈账户21个;
溯源追踪法:通过资金流向分析,协助警方捣毁两个境内洗钱团伙。
“诈骗得手后的‘黄金1小时’最为关键。”反诈中心负责人表示,银行“前端识别”与警方“后端打击”的无缝衔接,能将资金拦截成功率提升至92%。
5
条反诈
常识
关闭“大额转账” 谨慎处理钱财
不慌:公检法机关不会电话/网络办案,凡要求“转账自证清白”的均是骗子;
不给:切勿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最后防线”;
不点:陌生链接、二维码一律不点击,手机屏幕共享=“交出家门钥匙”;
不怕:遭遇威胁恐吓立即挂断,拨打110或96110核实;
不贪:“刷单返利”“低息贷款”等噱头,多是诈骗引流陷阱。
中国银行沈阳分行提示,老年客户建议关闭手机银行“大额转账”功能,优先使用存折或定期存单;若遇可疑情况,可赴任一网点申请“账户交易限制”,筑牢资金防火墙。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