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会是人类宿命吗?|上观时评
创始人
2025-07-11 06:40:23
0

转自:上观新闻

7月10日至7月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与会各国嘉宾共同讨论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

探索全球文明的相处方式,并不是个新鲜话题。早在1993年,哈佛大学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就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未来主要的全球性冲突将在具有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和集团之间展开”。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论断,认为其夸大文明间的对立,强调文明间冲突的那一面,却忽视文明间存在交往、互鉴、合作的巨大潜能。

如今,面对气候变化、地区冲突、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全球文明间对话与合作日益重要,它不仅能消弭隔阂、消除偏见、增进互信,更可以通过汲取他国智慧破解本国难题,拓宽世界现代化的路径。这就像莱索托外交部常务秘书莱赫拉在上海参访过程中引用的那句谚语,“智慧并不独存于一室,而是散落在不同屋檐之下”。

更重要的是,不同文明背景的嘉宾齐聚一堂,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文明优越论”的有力回应,也是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国际交往基本准则的再确认。要知道,曾几何时,一直以复数存在的全球文明被某些国家异化成了单数,甚至衍生出所谓的“餐桌菜单理论”——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

“差异不应被视为障碍,而应被看作完全相反的事物——是我们相互学习的机会,是建立互利互惠合作的机会。”在上海参访期间,斯洛伐克议会驻欧盟代表加布里埃尔·费舍尔告诉记者。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各国文明正是在相互参照、借鉴、吸收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中国一直是全球文明对话的践行者与受益者。从历史上看,我们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思想受到西方思想家的推崇,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更被看作中外交往史上的琴箫合奏。不仅如此,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世界的天文、历法、医药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农耕业及养蚕、陶瓷等技术,也伴随着悠扬驼铃声走向世界。

从当下看,“共商、共建、共享”已成为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原则,借此以点成线,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中方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等,为全球不同文明搭建交流对话平台;中国政府进一步扩大免签“朋友圈”,不断促进人员便捷往来,领略不同文明魅力。

在此之中,上海可以发挥更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这座国际大都市是世界文明互鉴交融的舞台,多元文化在此激荡碰撞,诞生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与此同时,上海日益成为全球智慧的汇聚地:浦江创新论坛以全球视野推动创新,打造汇聚国际共识的“世界会客厅”;陆家嘴论坛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业界领袖纷至沓来,为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方案;而“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学讨论,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一个画面让笔者印象深刻。去年,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来上海为上海西班牙文化中心(塞万提斯学院)揭幕。中心正门贴有红色版画——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及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站在一起,背后是东方明珠及石库门建筑;门框上贴有彩色中国龙,手捧塞万提斯的作品。中外文化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让人想起那句德国谚语,“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千百年前,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史诗》有句话,“洪水来袭时,方舟需众人共筑”。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丰富多彩的当代世界,正是由文明不断互鉴中才得以塑造而成,值得所有人倍加珍惜。当这样的共识被形成,并不断被巩固,世界就会发现,“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文明冲突论”亦绝非宿命。

原标题:《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会是人类宿命吗?|上观时评》

栏目主编:简工博 文字编辑:简工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洪俊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巨鲸花费 2,081.6 E... (来源:吴说)吴说获悉,据 OpenSea 数据,巨鲸: 0x1b…72D6 于本日 5:17-5:...
弘扬“上海精神”,共促经贸合作... (来源:上观新闻)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近400人出席。...
东阳光股价跌5.08%,鹏华基... 7月21日,东阳光跌5.08%,截至发稿,报13.63元/股,成交3.41亿元,换手率0.82%,总...
南方优选价值混合季报解读:份额... 南方优选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2季度报告显示,该基金在二季度面临份额赎回、净值增长不及业...
创元科技涨2.15%,成交额4... 7月21日,创元科技盘中上涨2.15%,截至09:59,报10.95元/股,成交4268.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