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瑞雅
穿行在大街小巷送快递的时候,一旦看到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老旧损坏的公共设施,快递小哥张晓新就会习惯性地拍下来,上传至新就业群体信息搜集队微信群。对于一些小毛病,等张晓新送完快递,回头再经过的时候,就已经解决,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在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像张晓新这样的“流动探头”足有300个。他们发挥走街串巷、熟悉地情的优势,成为当地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凝聚各方合力,把关乎区域发展形象、关乎群众生活质量的治理工作做得又细又实,这是高新区(塘桥镇)连续7届荣膺“全国文明镇”荣誉的原因之一。文明创建包罗万象,无论外提颜值,还是内提气质,都离不开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
这几年,从网格化管理,到“网底工程”,再到“新里巷”社会治理八大行动和“三聚力”工作法,高新区(塘桥镇)的基层治理工作日益升级。变的是内涵,不变的是工作方法,那就是凝聚治理合力,实现共治共享。
每个季度,馨塘社区居民议事会都会举办一次,地点就在文明楼道里的联馨驿站。居民和社区干部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同时,社区还注重发挥党员、楼道长的先锋带头作用,经常组织居民开展各类议事活动,将小区矛盾化解在内部。
老党员和热心居民是治理的主力。高新区(塘桥镇)用好散落在小区里的文明楼道,将其打造成党员群众议事、活动的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有事能解决。
在幸福“花园里”一条街上,花园村建起“真心娘舅”工作室,发挥地缘、血缘和人缘优势,成立一支由18名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和老教师组成的调解队伍,瞄准宅基地动迁带来的老人赡养、家庭纠纷等矛盾,进行“首站调解”。当工作室破解了矛盾,增加了邻里交流后,该村又推出“真心100”工作法,借助司法、信访、公安等力量,最大限度实现调解合法、合理、合情。
在基层治理中,高新区(塘桥镇)一方面推动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双报到”下沉网格,一方面统筹民警、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进驻网格,同时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辅助力量深入网格,把治理之网编织得又细又密。
村干部、中小学教师、企业职工化身“东渡新主播”,用自身特长,宣传《高新文明美十条》,引导群众做文明可爱的塘桥人;打造“融新”联盟,联动农商行、美团站点、房东互助联盟等22家企事业单位,服务好新市民,让他们更快融入、更有归属感……高新区(塘桥镇)用一项项创新举措,让基层治理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眼下,“新里巷”社会治理八大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八大行动包括“周三在村组”“新塘有民星”“书记解民忧”“乐租新塘屋”等八个类别,精确回应了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的痛点问题。
“在塘桥的方言里,‘新里巷’其实是‘心坎上’的谐音。以‘新里巷’引领八大行动,代表我们要把治理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塘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牛楠说。
“乐租新塘屋”行动旨在探索建立房东动态评价体系,营造“租赁友好”市场环境。今年4月启动后,已在3个区域试点,吸引32名房东加入“乐租计划”,实现双向租房匹配14起,化解租赁纠纷3起。
基层治理,于细微处见真章。高新区(塘桥镇)将“文明种子”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内外兼修,有“里”有“面”,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一步步把“现代化城市东部中心”的现实模样描绘出来。
上一篇:培训赋能新兴领域党组织建设
下一篇:百余件优秀美术作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