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载初心如磐。1995年,在苏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中,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发集团”)应运而生,自此,国发集团便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书写了“从地方国企到现代金融集团”的蜕变故事。今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国发三十而立再出发”系列报道,解码这家一流地方国有金融控股平台成长密码。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陈 诚
截至2024年底,国发集团资产总额达2570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2.5%;2024年净利润达33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0%……翻看上一年财报,国发集团实现了稳定增长,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
从整合5家企业起步,成立于1995年的国发集团,30年来历经“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聚焦金融主责主业—打造地方金融控股平台”三次战略跨越。踩准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和金融业不断扩张的关键节点,国发集团实现了资本的量级突破和业务的高速成长。截至目前,国发集团拥有银行、证券、寿险、财险、信托、期货、公募基金、金融租赁、保险经纪9张金融牌照,获得融资担保、私募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企业征信、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类金融业务资质7项,成为全国地级市中拥有金融牌照和金融工具较为齐全的国有金融控股平台,蹚出了一条兼具时代特征与苏州特色的地方国企转型路径。
整合资源,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将时针拨回至30年前,那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1995年5月19日,根据中共苏州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苏州市政府决定组建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发集团前身),将所属的苏州市信托投资公司、苏州市对外贸易公司、苏州经济技术发展总公司、苏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苏州市城建开发总公司等5家公司划转入国发集团,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总资产18亿元,净资产1.9亿元,由苏州市政府统一授权经营管理。1995年8月,苏州市国际经济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国发集团的成立顺应了当时全国改革发展的历史潮流,走在了地方国企改革的前列。”国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涛说。集团的成立对苏州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政企分开,理顺政府和企业关系,主动探索政企责任边界;二是做强做大国有资产,授权集团统一经营管理,努力实现国企三年脱贫解困;三是发挥国企功能定位和作用,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打造地方金融控股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5年多的时间,国发集团经营状况得到了很大提升,子公司普遍扭亏为盈,超额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战略目标。2001年,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国发集团正式更名为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1亿元增加到5亿元,当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称号。
随着各项体制机制运行的深入,国发集团定位也相应发生了转变。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要求,明确将通过资产经营、资本运作、投资控股等方式将集团组建成以金融投资为主业的国有控股公司。此后,国发集团主要孵化和参控股了一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四个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成长之路。
破立并举,聚焦金融主责主业
方向既定,如何落实好金融投资这一主责主业?国发集团展现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和专业执行力,持之以恒做正确而困难的事。
2001年开始,苏州市全面推行国企改革改制,国发集团开始对所属企业进行改制、重组、合并和转让。至2003年6月,国发集团所属24家企事业单位全面完成改制,其中清算撤销11家、重新挂牌运营13家,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随后,国发集团马不停蹄地开始第二阶段改制工作,自此在牌照布局、资本运作等领域频频落子。
先看牌照布局,国发集团坚持金融投资主责主业方向,通过股权划转、发起设立、并购重组等方式,成为东吴证券、苏州银行、苏州信托、东吴人寿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的第一大股东;发起设立苏州国发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市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和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并入苏州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苏州营财投资集团公司;收购苏州市民卡公司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构建起了“银证保信+”全牌照体系,形成了金融集团的初步框架。
再看资本运作,2006年11月27日,国发集团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合作设立苏州创新资本投资公司和苏州国发创新资本管理公司,介入创业投资领域,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母基金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国发集团管理的创业投资、产业引导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规模近80亿元,打造了“母基金+直投”模式。
“我们坚持‘一主和适度多元,业务向主业集中,剥离非核心业务’的导向,志在发挥全链条金融优势,目前国发集团金融资产比重接近九成。”国发集团副总经理张统介绍,近年来,国发集团又先后创设并助力组建了苏州基金、苏创投集团、苏州资管集团、东吴财险、苏州数智科技公司、江苏金服数字集团和国发数金科技公司等企业,全链条金融体系更加丰满,金融产业集群优势更加突出,金融控股平台建设更加有力。
随着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牌照化管理工作不断推进,国发集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发集团顺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趋势,按照高质量发展精神的要求,提出“数科联动、黏连耦合、协同创新、质效提升、普惠民生”战略方针,以“强监管、拓发展”的思路推进各项工作。
协同发展,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在专注金融领域的前提下,国发集团鼓励支持各子企业深耕细分赛道,形成金控协同服务实体特色。以供应链金融为例,立足苏州制造业发达,产业门类齐全、集聚度高,链主企业多等实际,国发集团打造了苏州市首个共享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旨在为苏州市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解决方案,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扶植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苏州作为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拥有全球领先的工业产业基础和完善的金融配套体系,产业与金融互动频繁;国发集团是苏州市乃至全国地级市中拥有金融牌照和金融工具最为齐全的国有地方金融控股平台,有能力和资源支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苏州国发数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天然介绍,通过国发供应链金融平台,可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促使金融机构更具有服务实体中小企业意愿,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的探索不是个例。苏州信托与苏州中级人民法院深入合作,做好“法信聚力 纾困兴企”品牌,重点聚焦提供破产重整和市场化重组方案、助力“保交楼”政策、化解各类风险等工作,为经济发展起到“减震器、稳定器”作用;融资再担保公司获批上交所“信用保护合约核心交易商”资质,成为苏州首家取得该资质的担保机构,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发担保公司转型政府性担保,主动承担“头雁”责任,带动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体量跃居全省首位……细细梳理不难发现,国发集团逐步构筑起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民生保障、实体产业、城市建设的毛细血管,成为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稳定器”与“助推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迎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发集团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践行金融服务实体、服务产业投资的初心使命,朝着一流金融控股平台的目标久久为功,源源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为建设金融强国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应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