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如今,减肥已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之一,但有人发现,自己一直在减肥的路上,却越减越肥,这是什么原因?是减肥方法错了,还是走进了减肥误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提醒公众,规避减肥误区,才能健康科学减重。
不吃主食能减肥吗?
不吃主食短期内可能使体重下降,但长期来看不仅无法健康减重,反而可能引发代谢紊乱、营养失衡及体重反弹。
由于每克糖原能够结合3-4克水,糖原在不吃主食后会逐渐耗尽,随之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造成“快速减重”的假象。
因此,主食减少后,总热量摄入降低,短期内可能形成热量赤字。但负面作用也会随之而来,大脑依赖葡萄糖供能,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低血糖、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脑细胞损伤;同时身体被迫分解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这就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后续更易反弹。
此外,随着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的缺失,可能引发便秘、免疫力下降、贫血等问题;由于碳水化合物参与血清素合成,还会引起情绪低落、焦虑、失眠。
减肥后,体重为什么经常反弹?
减肥后体重反弹俗称“悠悠球现象”,是困扰减重人士的普遍现象,其背后涉及复杂的生理机制、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
代谢适应 体重减轻后,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会下降,使得身体在摄入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更容易储存脂肪,从而导致体重反弹。
激素变化 体重减轻后,抑制食欲的激素(如瘦素、胆囊收缩素等)水平会下降,而促进食欲的激素(如胃饥饿素)水平会上升,这会让人食欲增加,进而导致热量摄入增加。
胃肠道动力改变 体重减轻可能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这会减少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从而延迟饱腹感的产生,使人更容易进食更多的食物。
饮食习惯难以长期坚持 在减肥期间,人们通常会严格控制饮食,一旦减肥目标达成,会放松对饮食的控制,重新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引起体重反弹。
运动量减少 减肥时往往伴随着规律的运动,但减肥成功后,很多人会减少运动量甚至停止运动,从而容易导致体重反弹。
情绪因素 一些人在情绪不佳时会通过进食来缓解情绪,从而摄入过多的热量。
局部减脂是不是智商税?
身体燃烧脂肪是一个全身性的过程,会从各个部位同时调用脂肪储备,而不仅针对某个区域。运动时优先消耗内脏脂肪,随后是四肢、躯干等皮下脂肪,最后才是特定部位。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和塑造特定部位的肌肉,但它们不能直接减少该部位的脂肪,只是通过改善肌肉的线条和紧实度,导致在视觉上产生局部减肥的效果,但实际的脂肪减少是全身性的。
局部热疗、冷冻溶脂等技术可能为局部减脂提供新途径,但需前往正规机构并谨慎评估安全性和适用性再选择。
不吃晚餐可以减肥吗?
不吃晚餐短期内可能因热量减少导致体重下降,但长期来看不仅无法健康减重,反而可能引发代谢紊乱及反弹风险。
不吃晚餐会使胃肠道在夜间处于空腹状态,胃酸分泌减少,但胃黏膜仍然会受到胃酸的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不吃晚餐还可能导致血糖过低,特别是在晚上睡觉时,身体处于空腹状态,血糖持续下降,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夜间低血糖症状,如心慌、出汗、头晕等。
如果身体长期处于热量不足的状态,身体会分解肌肉来提供能量,这会导致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反而不利于长期减肥。
因此可以减少晚餐的热量摄入,而不是完全不吃晚餐。控制体重可以选择低热量、高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控制晚餐的总热量在300-500千卡左右。
体重下降就可以说明减肥成功了?
减脂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同时尽量保持肌肉量和身体的健康状态,而不是单纯地减少体重。
如果减肥方法不合理,如过度节食、缺乏运动等,身体可能会分解肌肉来提供能量,导致肌肉量减少。体重的变化还可能与身体的水分含量有关,运动后出汗、脱水等情况也会导致体重的暂时下降。
另外,某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肿瘤等。
如何判断减脂效果?
体脂率的变化 体脂率是指体内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一般来说,男性的体脂率维持在15%-25%,女性在20%-30%较为适宜。如果体脂率下降,说明减脂效果较好。
身体成分的变化 除体脂率外,身体成分的指标还包括肌肉量、水分含量等。理想的情况是在减脂过程中,肌肉量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这样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利于长期的体重控制。
身体外观和体型的变化 减脂成功后,身体的外观和体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腰围变小、腹部脂肪减少、身体线条更加紧实等。可以通过定期测量腰围、臀围等身体围度来观察这些变化。
健康指标的改善 减脂可以带来许多健康益处,如降低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减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如果在减脂过程中,这些健康指标得到改善,说明减脂是成功的。
□本报记者 宗晓畅
上一篇:滑草坡上笑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