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延长“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同时通过信函宣布对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此前,包括欧盟、日韩等“盟友”在内,美国已同多个贸易伙伴进行谈判,但迟迟不见成果。除了同越南等少数国家达成协议外,美国在多场谈判中陷入僵局。面对美国的种种关税威胁,许多国家显现出了比以往更加强势的博弈态度与决心。
8日,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展示特朗普至多国领导人关于关税的信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腾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美国作出关税“延期”的决定,首先体现出该国对过去3个月内与相关国家贸易谈判进展的不满,也可以体现出美国正在失去耐心;其次,由于目前美国同多个经济体的贸易谈判进展不顺,不排除美国贸易团队内部会出现变化。最后,对正在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实施“恐吓”与施压,是美国的惯用策略,目的是促使相关国家尽快向美国提出“报价”或接受美国的“报价”。
《印度快报》8日报道称,有印度官员表示,尽管同美国的贸易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但新的时间表代表谈判内容有了更多回旋余地,这对印度来说意义重大。尽管印度正在努力同美国签署一项小型贸易协议,但双方不太可能在原定的时间达成一致。
印度《铸币报》8日称,在印美贸易谈判中,印度传统制药业、汽车制造业和纺织行业将成为焦点。ITI Growth Opportunities Fund首席投资官兼执行合伙人古拉蒂分析认为,美国关税“延期”可能会给印度的出口商品带来喜忧参半的影响。
在印度拥有近乎垄断或主导全球份额的领域,例如特定的仿制药和特种纺织品,出口商可能会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他们面对美国买家体现出的不可或缺性使得其在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然而古拉蒂也警告称,对于印度更广泛的出口类别——例如宝石和珠宝、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汽车零部件,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
美国“政客”网站8日的报道注意到,特朗普公布的致14国政府的关税信函中,有10个发往了亚洲国家,其中有6个是东盟国家。
报道称,在此前的对美贸易谈判中,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一直在寻求深化沟通,并提出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以示“善意”。然而,美国发来的关税信函令这些国家感到“沮丧且难以置信”。在过去的90天内,这些国家正努力推进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但现在被特朗普的关税信函“激怒”了。
报道援引泰国前外交部长皮罗米亚的话称:“我们不应该为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行为感到遗憾,现在是我们增强自身实力的时候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南亚国家在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方面显得比较“低调”,越南、柬埔寨甚至没有公布与美国贸易协议的文本内容,这些小型经济体在大国博弈中尽可能寻求更大战略回旋空间。
“东南亚国家对中美经济都存在依赖性,一方面美国是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产业链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许利平分析称,东南亚国家本质上还是期望能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反对人为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他表示:“目前来看,美国对一些东南亚国家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税率几乎全球最高水平,是美国倚仗其全球经济霸权以及做为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消费市场,同时包含着围堵中国出口的意图所进行的高压威慑。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南亚这些国家应对美国强权的筹码并不多。”
上一篇:周末到河北 看万亩林海无穷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