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谈经典阅读:让“情感考古”照见文化根脉
创始人
2025-07-10 16:09:32
0

中新网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以“情感考古”为独特切入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日前作为“名家谈经典阅读”系列讲座的主讲嘉宾,在京深入阐释经典阅读与文化根脉的关联。

他指出,中国文明的抒情传统与史传传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脉络,这种脉络并非仅存于文学史,更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古人的情感表达中照见自身,完成情感的共鸣与传承。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 主办方供图

李敬泽以“春风”和“月亮”为例展开“情感考古”。他表示,“春风”作为精神状态、生命愉悦状态的象征,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论志的记载,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道出了从容舒展的生命状态,成为“春风”情感内涵的源头;而“月亮”,则从早期典籍中作为客观现象的陈述,到《诗经·陈风·月出》中成为情感与审美的对象、寄托情思的象征,再经屈原《天问》、宋玉《神女赋》、汉代嫦娥奔月神话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不同时代文学作品的丰富,“月亮”逐渐搭建起复杂的情感结构,成为寄托牵挂、连接时空的情感载体。

他强调,这些情感的形成是一代又一代诗人发现、创造和积累的过程,让生命与情感愈发丰富,这正是文脉延续的过程。“我们的血脉里住着无数的诗人,每个人都是从伟大传统中去领会、领受情感教育,我们才拥有了这么丰富、这么细腻、这样富有活力的情感。”

互动环节中,当被问及如何平衡技术与传统、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学习的问题,李敬泽认为不必过度焦虑,人类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巨大变革,每次变化在当时都具有巨大的革命性、颠覆性,当下年轻人接受的文化熏陶已很充分。他建议家中仍要保留纸质书,留存独特的阅读体验。

“名家谈经典阅读”系列讲座活动由国家开放大学和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联合主办。(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没用的东西为何吸引众多网友关注... 最近,一场展览引起了小红书用户的注意。 这场展览的名字叫做《太好了!是没用的兴趣展》,地址在上海淮...
南京港A股股东户数增加1463... 7月8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京港A股股东总户数为5.4万户,较上期(2025...
“千万级”买单,“牛散”现身E...   近年来,随着被动投资的普及和ETF等指数工具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选择借道ETF参与市场投...
最新或2023(历届)江苏导游... 最新或2023(历届)国家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通知来源:商学院 发布时间:最新或2023(历届)...
商络电子:不存在逾期担保 证券日报网讯 7月10日晚间,商络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不存在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提供担保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