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他用热血“暖”化他人,在困难时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那流淌的鲜血仿佛是温暖的溪流,滋润着他人受伤的心灵。他的汗“润”乡土,在田间地头、乡村角落,辛勤劳作的身影如同一颗颗晶莹的汗珠,默默滋养着这片乡土。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让温暖与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在乡土上生根发芽。他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也为乡土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热血”村支书累计献血8400毫升
林金:血“暖”他人 汗“润”乡土
一摞献血证整齐地放在办公桌一角,与乡村振兴规划材料并排放置——这是永泰县长庆镇中埔村党支部书记林金的“双线工作日志”。
连续17年、献血21次、累计献血8400毫升。这串数字,清晰记录着林金用热血铺就的爱心之路。当被问及这段献血经历时,这位村支书笑得腼腆:“第一次献血时,没想到能坚持这么多年。”
林金(右)。
17年雷打不动的“年度仪式”
2008年,林金在福州街头偶然看到一辆献血车,车身上“奉献爱心 无偿献血”的八字标语触动了他。“当时没多想,就挽起袖子做了第一次尝试。”回忆起这段经历,林金眼含笑意,“工作人员告诉我,400毫升血液就可以帮助不止一条生命,这句话成了我献血的动力。”
首次献血后,林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感慨:“原来帮助别人真的会快乐。”自那以后,献血便成了他雷打不动的“年度仪式”。
在林金17年的献血历程中,有许多令人动容的时刻。
“患者等不起,党员就该冲在前面。”这句话被林金反复提及。几年前,得知厦门血液紧缺,一名患者急需用血,他毫不犹豫驱车奔赴厦门献血。“患者得到救治那一刻,什么都值了。”林金表示。
在林金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叠无偿献血证,最早的几本边缘已微微泛黄。因为献血,林金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面对荣誉,他摆摆手:“这不算什么,关键是能救人。”
以“造血”思维建设美丽乡村
林金还是一位“造血型”村支书。
中埔村和下埔村地处长庆镇主干道沿线,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资源。在长庆镇党委、政府牵头下,林金将这两个村联合起来,创新成立了中埔中心村党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这两个村的优势转化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中埔村盛产李果,林金帮助乡贤企业,盘活村内闲置资源,打造李果观光工厂,推动李果种植采摘、蜜饯产销、文旅观光一体化发展。
“献血是救急,乡村建设是谋长远。”林金表示,他将“造血”理念融入工作之中。近年来,林金带领村民们修缮河岸堤坝、绿化山头、安装路灯、硬化路面。如今的中埔村,堤坝坚固,路面平整,一个美丽宜居的新农村正在悄然崛起。村民调侃他:“林金的血流给患者,汗流给了中埔。”
截至目前,林金的献血量累计达8400毫升。作为村支书,深谙“领头雁”力量的他,还成为了中埔村无偿献血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林金常说:“党员奉献不只在岗位上,更应该在社会需要的地方。”渐渐地,在林金的影响下,不少村干部、村民也加入进无偿献血队伍中。
“未来,只要身体允许,体检合格,我会一直坚持献血。”林金表示。(记者 全怡月/文 原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