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林 杨诗雨
进入7月,黔西南州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跃村葡萄种植基地里,巨峰葡萄成熟上市,吸引不少游客到园采摘。“我们正在加紧对接订单,全力抢抓巨峰葡萄批量上市的关键期。”基地负责人郑长华介绍,得益于差异化管理,基地的巨峰葡萄可实现从6月到9月分批成熟、错峰上市,不仅供应兴仁、兴义等周边市场,“也销往贵阳、广州等地,年产量约300吨,总产值达600万元。”
在安龙县德卧镇坡告村的菜心种植基地,负责人肖堂晚时刻关注着菜心的生长与管护。“要搞现代农业,靠天吃饭行不通。必须以技术提升土地生产力,把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他告诉记者,依靠技术进步和良好的生态,当地出产的菜心品相好、口感佳,深受市场欢迎。
“我们的产品质量管控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好品质才有大市场,好品质才能树立安龙菜心的好口碑。”拥有30余年从业经验的肖堂晚深知品质的重要性,“干这行的都明白,只有产品过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年来,黔西南州大力推进茶叶、菜心、食用菌、薏仁米、中药材、油茶等优势产业纵深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从河谷到山地,从坝区到山区,不同的地理特点赋予这片土地发展不同产业的自然禀赋,为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提供了丰富资源。
在兴仁市城北街道海河村,当地种植的5000余亩接红桃正值集中上市期。“这边的桃子品质好,口感也很棒。”正在基地内采摘的游客说。
作为村里的代表性产业和兴仁市种植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海河接红桃已有40余年的种植历史。“吃桃子,别错过海河接红桃。”海河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应普说,接红桃丰收是村里的一桩喜事,但如何拓宽销路,让树上的桃子真正变成村民口袋里的收入,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事情。
为打通销路,海河村在传统线下批发、零售和游客采摘的基础上,还开发了桃子酒等衍生产品,并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直播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海河接红桃,爱吃海河接红桃。”何应普说,接红桃产业是兴仁市城北街道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当地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规模化种植,让传统种植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
安龙的巨峰葡萄、菜心,兴仁的海河接红桃,普安的茶叶……在黔西南州,农业产业多点开花,映出增收好“钱”景。
近年来,黔西南州立足山地实际,突出山地特色,紧盯品种、品质、品牌,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蔬菜、薏仁米、茶叶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逐步凸显。贞丰火龙果、望谟油茶等9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普安红茶、兴仁薏仁米跻身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册亨糯米蕉、普安早春茶、兴仁薏仁米、安龙蔬菜等产业集群各展所长,一批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正不断从深山走向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