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低碳行为将能“变现”
创始人
2025-07-10 05:16:33
0

  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在北京乘坐公交地铁、骑共享单车等日常绿色出行行为,都能转化为“碳资产”,通过量化绿色行为减排量并获取激励,实现“低碳行为有价值”。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碳普惠相关工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动。《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北京,碳普惠从绿色出行开始。2019年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即“北京MaaS平台”)发布后,吸引了众多社会化出行服务平台企业加入碳普惠行动中。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与市交通委率先在绿色低碳出行领域启动试点,探索碳普惠机制,并充分运用本市碳市场,为参与低碳行动的公众提供经济激励。同时,制定《北京市碳普惠项目审核与核证技术指南(试行)》,从碳普惠项目设计申报、审核登记、减排量核证审核与签发登记、收益反馈等多个方面,为碳普惠项目提供清晰的“说明书”。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北京相继制定低碳出行、小客车(油改电)出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的方法学,分别明确不同应用要求。在上述方法学的指引下,企业积极参与,目前,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桔行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参与了“低碳出行”项目,中和新兴(北京)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都物流有限公司分别参与了“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其中“低碳出行”项目参与人数超过560万,累计产生碳减排量超过40万吨。

  公众参与企业平台的低碳出行项目(如日常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时,平台会将这些减排量定期“打包”,经审核确认的减排量可在本市碳市场进行交易。项目实施方将从中取得的收益以不同形式、比例反馈给参与的公众、小微企业。例如高德软件有限公司通过低碳出行项目,将收集并经过审核后的用户减排量在碳市场交易,交易所得的收益可通过各种优惠券、代金券等物质激励,或公益捐赠的方式返还给参与用户。据市交通委相关问卷调查显示,碳普惠活动对80%的用户转向绿色低碳出行起到促进作用。

  《管理办法》明确,鼓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区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碳普惠项目和方法学推荐、机制探索及宣传引导等工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平台企业、社会组织探索碳普惠机制创新,带动全社会更多主体参与碳普惠行动。

  本市将优先支持鼓励个人、家庭、社区参与的低碳交通、绿色建筑、分布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能源节约及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园林美化、农业农村等领域碳普惠方法学申报。符合条件的减碳行为将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核算碳减排量,并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商业模式创新、绿色金融等方式获得价值激励,实现“低碳行为有价值”。这意味着,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节能节电等行为,都有望“变现”,成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实际贡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桐昆股份涨2.03%,成交额7... 7月10日,桐昆股份盘中上涨2.03%,截至10:08,报11.04元/股,成交7366.41万元,...
丹青入扇品味文人雅趣     市民在观展。    本报记者宋延康 摄  本报讯(记者陈蕾 实习生莫惠雯)扇面山水被誉为“掌...
F5G板块走强 长芯博创涨幅居...   07月10日消息,截止10:00,F5G板块走强,铭普光磁(维权)涨停,长芯博创、新亚电子等个股...
ETF资金榜 | 港股科技30...        2025年7月9日,港股科技30ETF(513160.SH)收跌1.15%,成交3.3...
单晶硅板块大涨 京运通涨停   07月10日消息,截止10:15,单晶硅板块大涨,京运通涨停,弘元绿能等个股涨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