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蕾 实习生莫惠雯)扇面山水被誉为“掌中林泉”,虽尺幅小巧,却凝聚着画家对自然的深刻体悟与笔墨精髓。7月9日,“咫尺乾坤——明清山水扇面绘画珍品展”在广西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共展出该馆馆藏明清扇面艺术瑰宝82件,邀观众在炎炎夏日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林泉之约”。
扇,初为“摇风”“凉友”,是华夏先民应对自然的智慧之器,而后因文人墨客以丹青入扇,成为方寸之间可纳凉消暑,亦能寄情抒怀的“怀袖里的艺术”。明清时期,折扇已发展为扇子的主流,其形制之巧、材质之丰、书画之精,将实用与审美推向极致。
一扇开合,乾坤自现。本次展览以“四时之美”“笔墨寄情”“桂风雅韵”三大单元为主线,汇集了广西博物馆馆藏82件明清山水扇面绘画精品,吴门画派的清润典雅、金陵画派的苍润秀逸、“四王”画派的摹古传承与岭南画家的创新笔墨交相辉映。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王双特别推荐了罗辰、李吉寿、谢元麒等广西清代画家作品,他们笔下的独秀峰、山城景致融汇传统灵秀与地域风骨,呈现出广西文人对“可居可游山水”的意境表达,以及扇面艺术在地域文化中的独特生命力。王双表示,展览作品以盈尺之幅展现文人笔下的万里江山,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文人墨客的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