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盛夏七月,钱王之乡热潮涌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云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于7月8日在"钱王之乡"曲靖市会泽县召开。会议系统总结5年来云南开展"万企兴万村"的阶段性成效,部署下一阶段攻坚任务,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吹响奋进号角。云南省委常委、曲靖市委书记杨斌,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高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潘红伟主持会议。云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省工商联企业家执常委、直属商协会代表等悉数参会。
五年耕耘交出硬核答卷,六组数据印证实践厚度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云南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企业、商会达7272家,惠及6964个乡村。5年来累计实施产业帮扶项目8797个,投资总额突破464.8亿元,带动17.9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各类公益捐赠达6.3亿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折射出三个关键机制创新。
统筹机制更完善。省级工作领导小组在七个部门基础上,扩容纳入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监管部门,形成跨领域政策协同体系。帮扶网络全覆盖。建立"全国工商联执委对接27个国家重点县+省级工商联常委联系30个省级重点县"的精准帮扶体系。政策支持成体系。牢牢抓住农业农村部门出台专项奖补措施,金融系统单列百亿信贷额度,财政资金优先倾斜联农带农项目。
"当企业车间开进乡村,村民变工人;当产业项目连片成链,农田变车间--这便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参会企业家、云南省广东商会会长蔡俊峰表示。
创新基因破解兴村密码,十余种模式激发乡土活力
5年"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云南创新"令人瞩目。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建立的牛油果产业"334"分配机制(村集体30%、农户30%、企业40%),让每颗牛油果都饱含共富能量;蒙自市建立的蓝莓产业"622"模式(企业60%、农户20%、土地流转方20%),带动万亩基地焕发生机。更值得关注的是,云南省已涌现出包括姚安县林下种花"721"、曲靖马龙区瓜冲村"旅居型"融合体等在内的10余种村企利益联结模式。
现场金融机构代表透露了创新支持举措:"对参与企业实行贷款基础利率倾斜优惠,积极设立'产业链兴村贷'专属产品,比如'咖啡贷''旅居贷'等。"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则通过制定奖补办法,带动65%农民增收。
田间地头孕育振兴样本,三个场景折射变革力量
推进会前的实地考察,让纸面数据化作生动场景。
在会泽县以礼街道,盛之发机电公司的生产线马力全开。数百名周边村民在这里转型为新产业工人,月均工资3000余元。"守着家、带着娃,还能学技术赚钱!"工友们的笑语诠释着"家门口就业工程"的含金量。
在会泽县待补镇夏季草莓交易中心,夏季草莓全产业链发展实践跃然眼前。该镇夏季草莓种植面积达5.5万亩,种植主体达4700户,产值超10亿元,所产夏季草莓占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解决了1.8万人的就业问题。
在会泽县五星乡华育生物科技园区,肉牛产业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延伸。该公司以"一企兴多村"帮扶模式在会泽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冻精惠农"工程,每年免费投放优质冻精20万剂,惠及283个村6.27万养殖户,新生犊牛良种率提升9个百分点,带动养殖户每头牛增收1000元以上。
"这些实践印证了全产业链带动的乘数效应。"红河安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在发言时表示,企业启动"数字新农人"计划,每年培训200名本土农户,让农民也能玩转"指尖农业",变身懂技术的新型经营主体。
汇聚合力开启壮阔新程,万企同心筑就共富根基
站在5年新起点,推进会聚焦关键领域,制定系统攻坚方案,凝聚起把“万企兴万村”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共识。
五大举措锚定攻坚坐标。强化组织动员,凝聚行动合力;巩固脱贫攻坚,加大投入力度;聚焦工作重点,促进共同发展;把握改革机遇,推动民企创新;加大支持引导,协同推进行动。
会议要求,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万企兴万村”走深走实。各地要结合地方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各级工商联将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工作机制,强化工作统筹,凝聚各方力量,突出工作重点。会议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巩固成果、推广经验、再上台阶。
当盛之发机电公司的轰鸣声与草莓交易中心的询价声交响,当肉牛产业链的延伸遇见边境村寨的嬗变,“万企兴万村”的云南实践正迸发出磅礴力量。这场发生在红土高原上的振兴接力,将用企业家的赤子之心、农民群众的笑脸、乡村焕新的画卷,书写无愧时代的答卷。